野生動物外溢豐富了國家公園邊界外的哺乳動物生物多樣性
大型國家公園極大地促進了附近未受保護地區的哺乳動物多樣性,凸顯了它們對東南亞等生物多樣性豐富地區保護戰略的重要性。新的研究揭示了大型國家公園在促進生物多樣性方面的顯著優勢。這些公園不僅提高了其邊界內鳥類的多樣性,而且還增加了周圍未受保護地區哺乳動物的多樣性。
婆羅洲侏儒象。昆士蘭大學的研究表明,大型國家公園不僅能提高其範圍內的鳥類多樣性,還能顯著增加鄰近非保護區的哺乳動物多樣性。圖片來源:Mike & Valerie Mille
昆士蘭大學的馬修-拉斯金(Matthew Luskin)博士說,這項研究使用了2000 多台照相機,並在東南亞各地進行了鳥類調查,首次揭示了將全球陸地保護區擴大到公園邊界以外的益處。
盧斯金博士說:”擴大保護區往往是一個艱難而昂貴的過程,但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擴大保護區是絕對值得的。我們已經知道,保護區可以減少伐木–你可以從衛星圖像上看到這一點–但你看不到的是森林裡的動物數量。我們還知道,海洋公園經常報告生物多樣性溢出效應,即魚類在公園範圍內成功繁殖,其後代擴散開來,使周圍的棲息地受益。直到現在,我們才知道陸地公園是成功地提供了生物多樣性溢出效應,還是僅僅將生物多樣性的損失轉移到了周邊地區。”
研究結果和保護意義
“我們的分析揭示了公園,特別是大型公園,對陸生哺乳動物的益處,”Luskin 博士說,”具體來說,我們發現,當公園與陸生哺乳動物的數量相比較時,陸生哺乳動物的數量更多。具體來說,我們發現,如果將大型保護區附近的非保護區與未與大型保護區接壤的非保護區進行比較,大型保護區的哺乳動物多樣性最多可提高194% 。”
研究人員說,這些結果為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東南亞地區的大型保護區提供了亟需的保護成果,該地區正受到多種因素(即狩獵和森林砍伐)的威脅。
“狩獵是東南亞地區的一個主要問題,也是人們通常認為公園外生物多樣性下降的主要原因。狩獵者是流動的,因此我們認為,在公園範圍內禁止狩獵可能只會將這些活動轉移到附近的非保護區,從而削弱其淨效益。”
“在許多國家,公園內外經常能看到獵人的身影,我們預計獵人捕殺獵物會減少動物的多樣性,但現在看來,公園對狩獵的限制並沒有完全清除這些動物。大型公園的另一個可能的好處是,它們支持老虎或大像等範圍廣泛的動物在包括保護區和非保護區在內的整個地貌上活動。”
對未來保護工作的建議
第一作者、來自蒙大拿大學和馬來西亞沙撈越大學的傑迪戴亞-布羅迪博士說,研究小組的工作為未來的公園設計提供了明確的動力,推動將更大的面積作為一個關鍵因素。
布羅迪博士說:”這非常符合聯合國提出的到2030年保護區面積達到30%的目標。大型公園通常具有更高的鳥類多樣性,考慮到聯合國到2030年實現30個保護區的目標,這些研究結果支持創建更少的大型公園,而不是許多小型公園。”
展望未來,研究人員的目標是量化公園內外哺乳動物和鳥類豐度的變化,並將他們的工作擴展到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其他地區。
布羅迪博士說:”我猜測,公園對哺乳動物數量的支持甚至會超過對多樣性的支持。這無疑是一個有趣的前景,研究小組期待著闡明公園類型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的關係,以確保取得最佳保護成果。”
這項研究於今天(8月23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