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的流行病定時炸彈:美國發現的人畜共患疾病威脅
哈佛大學法學院和紐約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強調了美國動物產業未來大流行病的潛在威脅。該研究強調,美國政府缺乏應對這些風險的有力戰略。該研究建議加強現行法規並引入新措施,以防止人畜共患病的爆發。
哈佛大學法學院和紐約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美國的動物產業,從毛皮養殖到外來寵物交易,由於監管不嚴,對未來的流行病構成了重大風險。該研究強調了監督方面的漏洞以及人與動物之間的高風險互動,並呼籲改善監管以減輕人畜共患病的威脅。
報告分析了36 種不同的動物產業,包括毛皮養殖、外來寵物貿易、狩獵和誘捕、工業化畜牧業、後院養雞、路邊動物園等,以評估每種產業引發大規模疾病爆發的風險。
報告指出,人與動物之間的許多高風險互動遠非其他地方才存在的問題,這些互動在美國國內司空見慣、習以為常,未來可能引發大流行病。報告所研究的所有動物產業的監管都遠遠低於其應有的水平,也遠遠低於公眾所認為的水平。如今,監管方面存在著巨大的漏洞,病原體可以通過這些漏洞溢出並傳播,使公眾始終容易受到人畜共患病的侵害。
COVID-19已經感染了1億多美國人,並導致其中100多萬人死亡。但下一次大流行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嚴重得多,而且可能發生得更快。報告主要作者之一、哈佛大學法學院小布魯克斯-麥考密克動物法律與政策項目研究員安-林德(Ann Linder)說:”這個問題事關重大,不容忽視。”
美國對動物的使用規模巨大,而且還在不斷擴大,這使得美國極易受到人畜共患病爆發的影響。例如,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活體野生動物進口國,每年進口超過2.2億隻野生動物,其中許多未經任何健康檢查或疾病檢測。
美國的牲畜產量也幾乎超過任何其他國家。2022 年,美國加工的牲畜超過100 億頭,是有記錄以來最多的一年。然而,美國農業部並不監管農場的牲畜生產。在屠宰場,檢查工作非常粗略,每個檢查員每小時要檢查600 多頭牲畜是否有疾病跡象。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生豬和家禽生產國之一,而生豬和家禽是流感病毒的兩種重要載體,科學家們認為這兩種病毒最有可能引發大規模的人類流感大流行。
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禽流感疫情目前仍在持續,自2022 年爆發以來已造成5800 萬隻家禽死亡。病毒已經傳播到美國的幾種哺乳動物身上,並感染了科羅拉多州的一名男子。即使病毒成分稍有變化,它們也能在人類種群中迅速傳播。
自2011 年以來,美國的”豬流感”感染病例也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這些感染大多發生在州和縣動物展銷會上的參展兒童身上,這些展銷會每年吸引1.5 億遊客,曾引發多州流感爆發。儘管如此,動物展銷會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不受監管。
此外,在美國,最容易感染人畜共患病的是那些與養殖動物打交道的人。從事此類工作的有色人種和農村社區居民往往比例偏高,他們可能最不可能也最沒有能力報告疾病或尋求醫療護理。
研究估計,豬場工人感染人畜共患病流感的風險比普通人高出30 倍,但這些病毒的傳播潛力遠遠超出畜牧業工人。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估計,2009 年的”豬流感”導致90 多萬美國人住院治療。
美國的活體動物市場(其他地方稱為”濕市場”)也構成了嚴重的疾病風險,在這些市場裡,動物被活生生地儲存起來,並在現場為顧客宰殺。僅紐約市就有至少84 個活畜市場。
對明尼阿波利斯市兩家活體動物食品市場的豬隻進行的一項詳細研究發現,不僅動物體內和身上的流感病毒感染率很高,而且整個市場的空氣和表面上的流感病毒感染率也很高。
令人震驚的是,在為期12 週的研究中,該市場65% 的工人流感檢測呈陽性,一名12 歲的顧客也因接觸豬欄欄杆和其中一隻動物而患病。
野生動物也構成重大風險。每年有數以億計的活體野生動物被進口到美國,其中許多從未被任何人看過。關於這些動物、它們的原產地和到達後的去向,只有很少且不完整的信息。舉個例子:
美國150 億美元的外來寵物貿易將高風險野生動物物種帶入美國家庭,開始了人與動物的密切互動,成為人畜共患病傳播的潛在爆發點–大約14% 的美國家庭擁有一種或多種外來動物,這些動物來自從猴子到巨蜥等數百個物種。
攜帶人畜共患病的動物通過合法渠道出售,如寵物店,沒有健康檢查或獸醫監督,也有通過黑市出售。
一些外來動物經銷商將超過25,000 隻野生動物集中飼養在一個設施中,通常條件惡劣,容易傳播疾病,然後再運往全國各地的客戶手中。
在一次嚴重的麻風腮疫情爆發中,其中一家機構在接收了一批來自海外的外來動物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無法追踪到通過寵物店和交換會出售的大量受感染的草原犬。
在美國,即使是鮮為人知的動物產業也會對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鱷魚養殖場助長了西尼羅河病毒向人類的傳播,皮毛養殖場的水貂則將COVID-19 傳染給人類。
儘管如此,許多產生風險的行業仍然受到鬆散的監管或根本不受監管。報告解釋說,政策變化往往是被動的,只有在疫情爆發後才會發生。報告稱,各機構即使意識到人畜共患風險對公眾的危害,也很少採取積極主動的措施來應對這種風險。對許多行業而言,政府甚至缺乏基本數據,也沒有篩查動物疾病或主動識別人畜共患病威脅的系統。在某些行業,政府的行為實際上加劇了人畜共患病風險,增加了人類接觸病原體的機會。
“雖然人畜共患病風險無法消除,但可以通過讓我們所有人都更安全的方式來管理和減少這些風險。但我們需要正視它們。紐約大學環境與動物保護中心主任戴爾-賈米森(Dale Jamieson )說:”長期以來,這些市場所帶來的風險一直被忽視或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