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骨塑形的秘密- 科學家揭示了古老的顱骨塑形術的新秘密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的證據表明,從彌生時代晚期到甲文時代(公元3 世紀到7 世紀),居住在日本南部種子島的廣田族群曾進行過顱骨改造。九州大學和蒙大拿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了古代有意改造顱骨習俗的新見解。在全球各種古代文明中觀察到的這種現像在廣田人中也有發現。
根據最近發表在《PLOS ONE》上的一份報告,這些居住在日本南部種子島的居民在公元3 世紀到7 世紀之間進行過顱骨改造。有趣的是,研究顯示男女之間沒有明顯的差異,這表明男性和女性都有這種習俗。
顱骨改造是一種身體改造方式,通常是在幼年時對人的頭部進行按壓或捆綁,使頭骨永久變形。這種做法早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之前就有了,研究人員推測,這種做法是為了表示群體歸屬或彰顯社會地位。
從廣田遺址和土居濱遺址發掘出的頭骨的三維圖像,研究人員用它來比較兩個族群的頭骨形態。請注意,與土居浜遺址的頭骨(左)相比,廣田遺址的頭骨(右)後腦勺更加扁平,這表明頭骨經過了有意的改造。資料來源:瀨口實驗室/九州大學
“在日本,長期以來與顱骨變形有關的一個地點是位於鹿兒島縣種子島的廣田遺址。”九州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學院的Noriko Seguchi 解釋說:”這是廣田人的大型墓葬遺址,廣田人生活在彌生時代末期(約公元3 世紀)到甲文時代(公元5 至7 世紀)之間。”
“該遺址於1957 年至1959 年進行了發掘,2005 年至2006 年再次進行了發掘。從最初的發掘中,我們發現了頭骨變形的遺骸,其特徵是頭部短小,頭骨後部扁平,特別是枕骨和頂骨的後部。”
然而,雖然該遺址為研究這種現象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機會,但這些顱骨變形是有意為之,還是僅僅是其他習慣無意造成的結果,一直都不清楚。
為了開展這項研究,研究小組採用了一種混合方法,利用二維圖像分析頭骨輪廓的形狀,並對頭骨表面進行三維掃描。研究小組還比較了日本其他考古遺址的頭蓋骨數據,如山口縣西部的土居濱彌生人和九州島繩文人(彌生人的狩獵採集前身)。除了目測頭骨形態,研究小組還收集了所有這些數據,並對頭骨之間的輪廓和形狀進行了靜態分析。
今天日本種子島廣田遺址的照片。每個標記都標明了發現墓葬的地點,並註明了墓葬的性別和大致年齡段。資料來源:九州大學博物館
Seguchi 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廣田人與九州島繩文人和土居濱彌生人的顱骨形態截然不同,在統計上也有很大差異。頭骨後部扁平,枕骨發生變化,頭骨連接骨骼的部分出現凹陷,特別是矢狀縫和羊齒狀縫,這些都強烈暗示了有意的頭骨改造。”
這種做法背後的動機尚不清楚,但研究人員推測,廣田人畸形顱骨是為了保持群體身份,並有可能促進貝類的遠距離貿易,在遺址中發現的考古證據也證明了這一點。
Seguchi 總結說:”我們的發現極大地促進了我們對古代社會有意改造顱骨做法的理解。我們希望在該地區開展的進一步調查將為我們進一步了解這種習俗在東亞乃至全世界的社會和文化意義提供更多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