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證實:孩子學歷越高爸媽活得越久
自古以來,人們都對長壽孜孜以求。古代人以求仙訪道、修心養生的方式追求長壽,現代人有了各種科研手段和統計方法的加持,通過層出不窮的相關研究找到了更科學的長壽要領。
正所謂“仙人撫我頂,論文授長生”。以往的研究中,已經有無數學者探討過疾病、生活方式、身體特徵等各種因素和長壽的相關性,也不乏有研究深入到了一些長壽因素的分子機制。
但最近《自然》子刊上有一篇文章劍走偏鋒,指出子女的受教育程度會是父母長壽的原因。子女的受教育經歷每增加4.2 年,父母的預期壽命就會提高3.23 歲,子女的自身的長壽概率也能提升30%~59%,和收入、職業無關。也就是說,子女受教育經歷的增加是父母長壽的獨立因素。
我們該怎麼理解這項研究,這項研究的厲害之處在哪裡?
確定因果關係是個難題
職業、收入、受教育經歷等體現社會經濟地位的指標與長壽的關聯性並不是新聞,早已有不少研究證明過這些指標會造成人群壽命的差異。總的來說,收入、職業成就、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傾向於長壽[2,3]。
然而,以往的研究都是觀察性研究,並不能確定這些因素和長壽之間的因果關係。也就是說,人們只是觀察到社會經濟地位高的人,同時也長壽,但到底何為因何為果?其實很難通過這些研究說清——
可能是受教育經歷影響了認知行為,受教育經曆本身成為長壽的原因;
可能受教育經曆本身不會影響壽命,但由此導致的收入增加、社會地位提高才是長壽的原因;
也可能是這些長壽的人本來就有更好的身體素質,而這個身體素質導致他們有更好的學習表現、考上好學校、得到好工作、獲取高收入。也即,社會經濟地位提高只是結果,長壽才是原因。
……
像這樣,特定的因素和結果之間雖然存在關聯性,但不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也不能確定因果關係,幾乎可以說是觀察性研究的固有缺陷。如果邏輯思維不夠嚴謹,就容易發生歸因謬誤,鬧出雞鳴導致天亮、不繫安全帶降低癌症發病率之類的笑話。
而本文分享的這項研究,不只發現了子女受教育程度和父母長壽的相關性,還確定了二者的因果關係,這就很厲害了。但它是怎麼做到的呢?
一種分析方法:孟德爾隨機化
本文用到的分析方法——孟德爾隨機化,是一種可以檢測和量化相關因素之間因果關係的統計分析方法。這個方法的原理直接說有點繞,所以我們結合本文的案例來說。
已知社會經濟地位的提升和長壽有關,其中,社會經濟地位分為教育、職業、收入三個方面。如果想驗證教育對於長壽的影響,要怎麼做呢?
簡單來說,研究者需要先從基因數據庫中篩選出能代表教育程度的遺傳變異,這些變異必須和職業、收入無關,且不能直接導致長壽。接下來,如果統計分析發現這些代表教育程度的遺傳變異也和長壽有關,就能證明教育程度是長壽的原因,且這一因果關係不受職業、收入的影響。
這個方法得出的結論之所以可靠,是因為篩選到的遺傳變異在出生前就確定了,只能是原因,不能是結果。而由於找的是不能直接導致長壽的變異,這些變異就只能通過影響教育程度實現和長壽的關聯,所以只要確定這些遺傳變異和長壽有關,教育程度就會是導致長壽的直接原因,不必擔心因果倒置或歸因謬誤。
教育程度影響壽命的方式
論證過研究方法的科學性之後再回頭看這篇文獻,可以看到作者做了很細緻的工作,把大多數人想得到的可能性都一一驗證了。結論有:
1.教育對父母的長壽、個人的長壽均有獨立性影響;
2.社會經濟地位對壽命影響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而不是收入或職業;
3.受教育經歷通過影響生活方式、飲食、疾病而影響壽命,作者分析了25 種生活方式因素、34 種影響長壽的疾病,發現吸煙、肥胖、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中風是教育和長壽之間最為重要的中介因素,其他疾病如阿爾茨海默氏病、2 型糖尿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乳腺癌等也會不同程度地受到教育經歷的影響而影響預期壽命。
這項研究雖然基於歐洲血統人群,但科學的論證思路和巨大的樣本量保證了研究結果的可信度。它至少說明,雖然每個人、每個家庭的社會資源和經濟地位千差萬別,但我們仍可以通過改善自身和後代的教育經歷縮小乃至消弭這些差距,好好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