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研究發現甘草可抗胰腺癌與化療藥物的治療效果相當
甘草根是一種豆科植物,自古以來就被用來治療一系列疾病,包括肺、腎和肝臟疾病,但只有很少的科學證據支持將其用作一種全面的健康滋補品。甘草根的化合物甘草甜素比蔗糖甜約50 倍,這種物質最終被製成了我們大多數人所熟知的甘草棒和甘草糖。
現在,香港浸會大學(HKBU)的一項研究讓甘草中的另一種化合物受到了關注。浸會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計算機建模確定,一種名為isisiquiritigenin(ISL)的類黃酮可以很好地對抗胰腺癌,而胰腺癌是香港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眾所周知,胰腺癌是一種特別緻命的疾病,在美國,胰腺癌患者的存活率僅為12%。
為了測試ISL的功效,浸大研究人員在實驗室測試中將兩種不同量的物質應用於人類胰腺癌細胞。他們發現,接受12.5微米(μM)濃度ISL治療的細胞的死亡率僅為未治療細胞的一半,而接受25μM黃酮類化合物治療的細胞的死亡率為未治療對照組的80%。
在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員再次看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結果。連續21天服用30毫克/千克ISL的小鼠,其胰腺腫瘤平均大小為500毫米,而服用60毫克/千克ISL的小鼠,其腫瘤平均大小為300毫米。而對照組的腫瘤在21 天試驗結束時的大小為1000 毫米。
強大的組合療法
甘草根提取物的治療效果與目前的治療標準–一種名為吉西他濱(GEM)的化療藥物的治療效果相當。但吉西他濱對人體有劇毒,而且胰腺癌細胞會對其產生抗藥性,因此天然替代品可為抗擊疾病提供重要工具。
事實上,當ISL與GEM在小鼠體內結合使用時,研究人員發現它能將化療藥物的療效提高18%。
浸大研究小組認為,ISL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能阻止晚期癌細胞的自噬過程。自噬是細胞回收的一個過程,從而清除細胞壁中的受損或多餘成分。在癌症早期,自噬有助於防止癌細胞轉移。但在癌症晚期,自噬實際上會通過增強癌細胞的運動能力來幫助癌細胞擴散,因此阻斷這一過程可能是控制癌症的一種方法。此前的研究發現,甘草中含有的其他類黃酮能有效控制結直腸癌細胞的自噬,從而導致它們死亡。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副教授、首席研究員高嘉舜說:”這項研究結果為開發ISL作為新型自噬抑製劑治療胰腺癌開闢了一條新途徑。我們希望與其他研究夥伴合作,進一步評估ISL治療胰腺癌的有效性和潛在臨床應用。”
這項研究已發表在《植物藥》雜誌上,並剛剛在意大利都靈舉行的歐洲癌症研究協會2023年年會上進行了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