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給飲料分級了果然愛喝的都是C 和D ……
今年開始,新加坡的包裝飲料多了一個等級標籤,就是圖中這樣的。A級的飲品最健康,B級的飲品較為健康,廠家可自願標註;C級飲料不健康,D級飲料最不健康,廠家必須標註,這就相當於廠家告訴消費者“我們的這款飲料不健康,你最好別買”。 另外D級飲料太不健康了,以至於嚴禁在各平台做廣告。該標註不標註或者不該做廣告的做廣告了,最高罰款1000新幣,再犯者罰款最高2000新幣。這是新加坡對包裝飲料執行的有史以來最嚴格的法規——《食品條例(第2號修正案)》,不僅是包裝飲料,到今年年底,各種手工現制的飲料比如鮮榨果汁、奶茶,也要開始貼這個標籤。這個ABCD的分級依據是什麼?法規針對的飲料都有哪些,常見的飲料又屬於哪個等級?為什麼新加坡要對飲料執行這樣的分級?咱們國家有沒有借鑒的意義?這篇文章就詳細說說。分級依據:含糖量和飽和脂肪酸含量這個含糖量不僅包含葡萄糖、麥芽糖、蔗糖這些升血糖快的單雙醣,升血糖慢但能量和蔗糖相當的異麥芽酮糖(isomaltulose)也包含在內,連能量只有蔗糖1/10,還不引起血糖上升的阿洛酮糖(allulose)都包含在內,法規規定得還真是嚴格。 如果飲料含糖量≤1克/100毫升,飽和脂肪酸含量≤0.7克/100毫升,同時飲料裡沒有添加任何甜味劑比如木糖醇、赤蘚糖醇、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就屬於A級飲料,是最健康的飲料。反之,如果飲料含糖量>10克/100毫升,飽和脂肪酸含量>2.8克/100毫升,就屬於D級飲料,最不健康的飲料。如果飲料屬於C和D這兩個等級,那包裝上就必須標註,而且屬於D級的飲料還不能做廣告,像電視、報紙、電影院、地鐵,還有抖音、小紅書這樣的社交媒體上都不能做D級飲料的廣告。比如某款著名碳酸飲料,它的糖含量高達10.6克/100毫升,按照這個標註,那就是D級飲料,不僅包裝上得標註D,還嚴禁在電視、廣告、地鐵、電影院等渠道做廣告,也不能冠名贊助各大賽事。法規針對的飲料範圍很廣果汁、汽水、乳飲料、乳酸菌飲料、茶飲料、咖啡飲料、運動飲料、能量飲料肯定是包含在內的。就連水、牛奶、植物奶(豆漿、杏仁奶、燕麥奶等),還有菊花茶、薏米水、液體燕窩、部分代餐類的營養奶昔、黑芝麻糊之類的速溶穀物,沖泡著喝的奶粉也都包含在內。總之,不管是直接喝的飲料,還是用水沖泡的速溶飲料,要減少糖的攝入,法規就鼓勵大家盡量選A級和B級的,少選C級的,最好別選D級的。有意思的是,像下面這一款鮮牛奶的糖含量都0%了,按說應該是A級,怎麼評級竟然是C級呢,就是因為評級不僅看糖含量,還看飽和脂肪酸含量,它的飽和脂肪酸含量恰好落在C級的範圍內,取評級低的作為最終評級,自然就是C級的。Cowhead 100%鮮牛奶C級,糖含量0%新加坡飲料分級的背景甜飲料喝得多會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的風險,2021新加坡針對當地人的研究發現,跟甜飲料喝得少的人群比,甜飲料喝得多的人群糖尿病風險增加51%。[1]而新加坡人糖吃得真的很多,平均每人每天吃60克糖,其中一半又來自甜飲料。[2]他們的糖尿病患病率也很高,大概在8%左右,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到2050年,預計將有約100 萬新加坡人患有糖尿病。[3]正因如此,新加坡政府早幾年就在深度調查和研究,努力降低國人的糖攝入量,終於在2021年年底就推出了《食品條例(第2號修正案)》,然後給企業留了一年的緩衝期,2022年12月30日正式執行了這個飲料分級標註的法案。中國有必要藉鑑嗎?咱們國家各年齡組居民添加糖攝入量低於50克/天的比例均在90%以上,低於25克/天的比例均在70%以上,這麼一對比才知道,跟新加坡人相比,咱們糖吃得真不多。不過,咱們國家是全球糖尿病人數最多的國家,如果不加以控制,2030年將會有1.4億人患上糖尿病[4],另外2020年的報告顯示國人超過一半超重或肥胖。圖片來源:參考文獻[4]而且13~29歲的人群,飲料對糖攝入的貢獻最多,3~12歲的孩子含糖乳製品對糖的貢獻最大。如果咱們國家在實行分級時把含糖乳製品比如含糖調製乳、含糖酸奶也考慮進去,再大力宣傳和推廣,那肯定利於孩子們和年輕一代更好地控糖。2021年9月衛健委對外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徵求意見稿),已經把糖含量和飽和脂肪酸列為強制性標識項目,如果這個調整能通過,標準執行後包裝上增加一個分級那也不是什麼難事。不過,即使不做這樣的分級,只要多向大眾科普購買食物時一定要看營養成分錶,並且少選高糖的食物,也能實現控糖的目的,只不過標識後消費者看起來更直觀。參考資料[1] Nithya Neelakantan, Su Hyun Park, Guo-Chong Chen, Rob van Dam. (2021; In Press)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consumption, weight gain,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Asia: a systematic review. Nutrition Reviews. [Notes: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higher consumption” is defined as daily or almost daily consumption, with a median of 2 servings per day, and “lower consumption” is defined as rare or no consumption.] https ://www.sfa.gov.sg/docs/default-source/legislation/sale-of-food-act/consultation-on-labelling-and-advertising-requirements-for-nutri-grade-beverages-(updated)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