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手”細菌竊取腫瘤DNA 可準確診斷癌症
某些腸道細菌與結腸癌有關,但現在它們可能有了救贖的機會。科學家設計了一種”扒手”細菌來檢測結腸直腸癌,在小鼠試驗中成功率高達100%。這種細菌被稱為”Baylyi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Baylyi),它能夠從環境中收集DNA 並將其儲存在自己的基因組中,從而可能賦予自己新的性狀。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試圖利用這種能力來檢測癌症。腫瘤往往會將其DNA 片段脫落到周圍環境中。因此,研究小組利用CRISPR基因編輯工具對巴氏殺菌菌器進行了改造,使其能夠針對與癌症相關的KRAS基因中的一種特殊突變。如果出現這種突變,細菌就會將該基因納入自己的基因組,從而觸發一個特定的信號,醫生就能檢測出患者是否患有癌症。在實踐中,細菌會被釋放到人體的一部分,如結腸。如果細菌遇到與癌症相關的基因突變,它們就會吸收這種DNA,從而抵抗抗生素。隨後,從糞便樣本中提取細菌,並將其放入舖有抗生素的實驗室培養皿中。如果細菌未能在實驗皿中定植,就說明它們的基因組沒有變化,因此沒有癌症存在。但是,如果細菌生長,則表明存在癌症或癌前息肉。圖示工程細菌如何充當大腸癌傳感器研究人員將這項技術稱為”靶向CRISPR 識別水平基因轉移細胞檢測技術”(CATCH)。在對小鼠的測試中,該系統檢測結直腸癌存在與否的準確率達到了100%。這項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約瑟芬-賴特(Josephine Wright)說:”當我在顯微鏡下看到吸收了腫瘤DNA 的細菌時,我感到不可思議。患有腫瘤的小鼠長出了綠色的細菌菌落,它們已經獲得了在抗生素平板上生長的能力”。研究小組表示,這項技術不僅可以幫助更早地診斷結直腸癌,還可以用於治療這種疾病。它還可以應用於其他形式的癌症,甚至其他需要檢測特定類型DNA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