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動物界風險最高的進食方式
當我們談論吸血動物時,很多人可能想到的可能是蚊子,但其實從蠕蟲,再到昆蟲,再到魚類,以及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有專門以此為生的。例如,非洲的牛椋鳥不僅會從大水牛和長頸鹿的背上捕食小蟲子,還會從它們留下的傷口中吸取血液;
吸血魚類,很多人可能會想到七鰓鰻,它們是一種無頜魚,3.6億年來一直沒有變化,它們有圓形的吸盤嘴和牙齒,可以刮擦皮膚並獲取血液,讓人印象深刻。
不過更多的吸血魚類不是它們這樣的,大部分吸血魚類是像吸血鯰魚那樣,潛入較大魚的鰓下,然後吸食同類的血液。
哺乳動物的代表自然就是吸血蝙蝠了,這些動物晝伏夜出,許多志怪小說以它們為原型。
動物吸血並不意外,因為血液是一種營養豐富的膳食——富含蛋白質和脂質。
然而,全世界大約只有30000多種動物做到這一點,考慮到全世界有300萬到1000萬種動物,吸血動物群體還是非常小的。
這是因為吸血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實際上這可能是動物所有獲取食物方式中風險最高且最難的一種,我們能夠從吸血動物的一些普遍特點中了解到這一點。
圖:順帶著吸血的牛椋鳥
吸血動物的共同特點
吸血動物的體型通常比較小,這一群體中最大的動物就是吸血蝙蝠,其重量通常只有30克。
這是因為動物越大,它們需要吸的血就越多,而血液通常是最有限的資源。
其實動物的體型和它們能夠獲得的食物量直接相關,地球上最大的動物總是食草的就是這個原因。
不僅食物(血液)非常有限,它們獲取血液也不是特別容易,因為沒有動物願意獻出自己得血液,而且由於吸血動物體型小,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反殺(因為它們選擇的獵物不能太小,不然沒多少血)。
所以吸血動物通常需要隱蔽行動,例如,吸血蝙蝠只會在夜間鳥類棲息時飛入樹林,然後爬到它們的腳下,再在一個腳趾頭上撕開一個裂口。
在製造傷口的時候,它們也需要非常不引起注意才行,因此它們通常需要鋒利的嘴巴或牙齒。
吸血蝙蝠的牙齒就像像剃刀一樣鋒利,如果你被它咬一口,你甚至不會有任何感覺,就開始流血了。
大多數吸血昆蟲,如蚊子,都有細小的中空針狀嘴,可以在皮膚和毛細血管中刺出一個洞。
這種小的裂口通常流血速度不會很快,這會導致血液快速凝固,從而無法進食,所以幾乎所有吸血動物還需要具備一個能力,就是擁有抗凝劑。
不同的吸血動物找到了不同的“抗凝劑”,這些化學物質可以確保獵物的血液足夠稀薄和流動,可以無縫吸出而不會凝結或受傷。
除了血液少、難以獲得之外,還有一個難點,那就是消化血液也需要做很多工作。
儘管血液提供了許多美味的營養物質,但它也含有大量的鐵,這對動物可能有毒,因此吸血動物必須進化出特殊的機制來分解鐵分子。
另一方面,血液也缺乏維生素B,一些吸血動物不得不和一些產生維生素B的細菌共生。
還有一點,血液很重,如果吸血動物找到一個不錯的宿主,實際上它們也不能吸太多血,不然它們將無法動彈,不過大部分吸血動物為此進化出超快的新陳代謝。
很明顯吸血動物要得到這一生能力並不容易,那麼還有一個有趣的問題,既然這麼困難才能吸血,而且風險還很高,那麼這到底是如何進化的呢,又是為什麼會進化呢?
其實,答案非常簡單。
雖然動物要吸血很難,風險也高,但一旦動物學會吸血,那麼它就可以進入一個利基市場,甚至可以在這這樣一個缺乏競爭對手的市場裡慢慢發育,直到更加適合吸血,都不是問題。
圖源:Dietmar Nill/Nature Picture Library
吸血動物的進化
雖然吸血動物擁有許多共同的特徵,但是這個群體的在生物分類上相去甚遠,所以很明顯吸血這一技能被獨立進化了數不清的次數。
所以,在進化的時間軸上,沒有任何一個時刻是動物決定要開始吸血的,它們應該完全是出於一些特殊的因素,然後一個偶然的突變得到了這種能力。
以吸血蝙蝠為例,來自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小型吸血蝙蝠,是唯一完全依靠血液生存的哺乳動物。
它們之所以吸血很可能只是因為,蝙蝠的遠古祖先正在輕鬆地吃著樹上的小型脊椎動物(如鳥類、蜥蜴或小型哺乳動物),但這時它們遇到了突然湧入的新的、更大的樹棲生物,如靈長類動物。
由於這些體型較大的動物不再是可行的獵物,蝙蝠的祖先進化出了一種新形式——吸血,這讓它們依然能夠在無需捕捉、制服和殺死獵物的情況下享受盛宴。
這只是一種選擇方案,讓吸血蝙蝠能夠在不與其他脊椎動物競爭的情況下獲得食物來源,並確保自己不失去原有的棲息地,也不用因此滅絕。
生物進化就是這樣,沒有絕對的適應,只有湊合著的過法,風險和機遇並存,在吸血動物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本文編譯自:https://www.discovermagazine.com/planet-earth/why-do-bloodsucking-animals-feast-on-bl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