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積怨發酵多家半導體巨頭聯手加速RISC
美國當地時間週五一大早,高通、恩智浦、英飛凌、Nordic半導體和博世發布聯合聲明,宣布他們聯手設立了一家合資公司,旨在通過支持下一代硬件開發來推動RISC-V架構在全球的採用。
(來源:高通官網)
說到這裡,就得先提一下RISC-V是個什麼東西,以及為什麼我們要提到Arm。
作為芯片設計的重中之重,指令集定義了處理器具體運作的方式。在人類歷史中,首先誕生的是複雜指令集計算(CISC),這樣的處理器被設計用來執行複雜的指令,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英特爾的x86架構。後續隨著計算機的性能瓶頸顯現,人們開始尋找優化指令集的方式,通過減少指令集的複雜性,使得每個指令都可以在一個CPU週期內完成,也就是精簡指令集計算(RISC),高通驍龍8用的就是ARM RISC架構。
在RISC架構的發展史上,最初是IBM在上世紀70年代搗鼓出了801處理器。後續在80年代橡果電腦(Acorn)成功研發RISC芯片,並將其命名為Acorn RISC Machine,這也是Arm公司名字的來源。時至今日,經過30多年的發展,現在超過9成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裡,用的都是Arm架構的芯片。
但Arm是一種封閉架構,眾多廠商不僅要向Arm公司繳納專利費和授權費,設計方案還要受到諸多限制。
(兩種架構比較,來源:財聯社、ChatGPT)
正因如此,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研究RISC領域的大衛·帕特森教授在加州伯克利帶領團隊,在十年前開發出RISC-V開源架構。由於這套架構沒有太多的歷史包袱,所以擁有開源(免費)、設計簡單、易於模塊化設計等優點,但軟件開發生態與有幾十年積累仍有明顯的差距。
(大衛·帕特森教授(左三),來源: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
高通選擇現在發難,除了推進開源芯片架構發展外,還有一個潛在的理由是:公司正在與Arm打官司。此前高通提交給法院的文件顯示,高通從2025年起將無法繼續提供Arm架構的芯片,因為高通的Arm許可證協議將在2024年終止,且Arm不會延長這份協議。
高通及合作單位在周五的公告中表示,合資公司將成立於德國,旨在加速基於開源RISC-V架構未來產品的商業化。最初的應用重點將是汽車,但最終將擴展到移動設備和物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