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室溫超導第一作者要求撤稿:有缺陷完善後轉投正規期刊
舉世矚目的室溫超導再次出現轉折,韓國研究團隊要求論文撤稿。第一篇論文的一作李碩裴(Sukbae Lee)接受韓聯社採訪時表示:論文系權英完(Young-Wan Kwon)教授未經其他作者允許情況下擅自上傳,團隊已向arXiv申請撤稿。在同一篇採訪的最後,李碩裴還透露:
已將總結完善後的研究結果投給正規學術期刊,很快就會接受同行評審驗證。

與此同時,另一篇6人合著但權英完已不在作者列表的論文,卻剛剛更新了版本。
除了修正格式轉換產生的小錯誤外,還新增了另一個樣本的測試結果。

總之,事情並不簡單。
但拋開這邊韓劇式抓馬,全球各團隊的材料復現和理論驗證,也都有了新進展。
實驗一邊,B站華科團隊、知乎“半導體與物理”分別上傳了樣品半磁懸浮現象視頻。
理論一邊,中科院瀋陽所與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又分別發表了支持LK99可能存在超導效應的理論研究。

甚至還有網友上傳了一段完全磁懸浮演示視頻,但來源未知且未經驗證。

有人根據視頻中的字母猜測可能來自比利時根特大學。

接下來,挨個看看這些進展的細節。
B站、知乎均有復現視頻發布昨天下午,B站賬號關山口男子技師發布驗證視頻,並宣布:
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博士後武浩、博士生楊麗,在常海欣教授的指導下,成功首次驗證合成了可以磁懸浮的LK-99晶體,該晶體懸浮的角度比Sukbae Lee等人獲得的樣品磁懸浮角度更大,有望實現真正意義的無接觸超導磁懸浮。
從視頻中可以看出,顯微鏡下樣品隨著磁體的靠近和遠離,不停地倒下或立起,無論S極還是N極都有效,即排斥和磁極無關,顯現出抗磁性。

晚8點,知乎賬號半導體與物理也更新了測試視頻,並表示“抗磁,半懸浮”,與華中科大團隊測試結果基本一致。

但驗證抗磁性還不能完全證明兩個團隊製備的樣品具備超導特性,更關鍵的驗證在於測量電阻。

圖|“微納加個”應為“微納加工”的筆誤
但華中科大團隊表示,目前只有一小片成功樣品,而測量電阻會破壞樣品,正在緊急趕製第三批。

材料有了初步復現結果的同時,理論驗證也出現新的突破。
第一性原理計算LK99電子結構中科院瀋陽所與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分別發表論文,用第一性原理計算分析了LK99材料的電子結構。
兩篇論文結論相似,都為LK99材料可能存在的室溫超導效應提供了理論支持。
但兩項研究具體方法又略有區別,可以互為補充。


兩篇論文都採用了密度泛函理論(DFT,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工具VASP,分析LK-99母體化合物鉛磷灰石以及摻雜銅之後的電子結構。
不同之處在於,中科院瀋陽所分析了LK99原論文提出的Pb10(PO4)6O,美國團隊選擇了另一種X射線衍射方法產生的變體Pb10(PO4)(OH)2。
兩篇論文都指出,在摻雜銅之前母體化合物是絕緣體。摻雜銅之後替代了一部分鉛,會導致體積收縮,進而產生全局的結構重構,並在費米級附近出現平坦能帶。平坦能帶與超導關鍵參數電子態密度有關,是實現超導的重要特徵之一。

此外,中科院瀋陽所論文還在平坦能帶附近觀察到了4個範霍夫奇點(Van Hove singularity)。
範霍夫奇點的存在通常預示著材料可能會發生磁性、電荷密度波或超導等電子相變。在高溫超導研究中,有人認為超導配對就發生在這些奇異點附近。

最後,中科院瀋陽所論文還計算了摻雜金、銀、鎳、鋅元素的情況,其中摻雜金與銅的結果接近。

One More Thing實驗和理論研究都出現突破,也把室溫超導話題抬上了新的高度。
雖然還沒有完全得到驗證,也有不少人開始暢想這種材料應用後帶來的影響。
著名蘋果公司分析師郭明錤發文表示“常溫超導若實現,iPhone可匹敵量子計算機”。

華中科大驗證視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p4y1V7kS/
“半導體與物理”驗證視頻: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3850973/answer/3136586869
未知來源完全磁懸浮視頻:
中科院瀋陽所論文:
https://arxiv.org/abs/2307.16040
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論文:
https://arxiv.org/abs/2307.16892
韓聯社報導:
https://v.daum.net/v/20230728182738637
來源:量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