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印度製造夢” 在學習中國和文化衝突中前行
蘋果公司目前正尋求實現生產的多元化,把部分iPhone生產轉移到印度。據日媒報導,蘋果為iPhone 15的印度生產製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要求印度跟上中國的節奏,幾乎同時在兩國開產這款新手機。但是,對於iPhone生產經驗不夠豐富的印度來說,達到這個要求並非易事。
蘋果已在印度開設了首家直營店
每天都在學中國
凱文(Kevin,化名)來自中國台灣地區,是印度金奈市一家iPhone組裝廠的高級經理。每天日出前,他就得從宿舍起床,6點前就開始上班,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與中國同事進行的數小時視頻會議上,這些會議通常在晚上10點結束。
在從中國內地轉戰印度工作的這一年裡,他幾乎沒有休息過一天,也沒有時間和同事交際,甚至很少離開工廠。
這麼忙是有原因的,他的公司負責生產新款iPhone 15。日媒稱,蘋果要求凱文的公司和其他蘋果印度供應商今年在印度生產逾1500萬部iPhone,是一年前的兩倍以上。這屬於蘋果製造供應鏈結構性轉變的一部分。
一位印度男子手握iPhone
對凱文來說,這意味著在iPhone 15今年秋天發布之前,他要及時實現幾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因為蘋果正試圖在印度和中國同時生產這款手機。此前,印度生產新iPhone的時間通常比中國晚一年,但是到了2022年,這一差距縮短到了一個月左右。今年,蘋果的目標是將這個時間差縮短到10天以內。
“每天,我們都要和中國同事開很多會,”凱文表示,“我們試圖把在中國獲得的生產信息同步給印度,這樣我們就可以改善在印度的生產。我們也確實在進步。”
蘋果之所以在印度製造iPhone,是因為這個國家人口眾多,工資相對較低,土地面積廣闊,英語水平高,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擇。相比之下,越南和泰國等其他選擇目前已經擁有眾多公司,這些國家的土地、水、電成本已在近期不斷上漲,蘋果供應鏈公司在投資時必須三思。
另一個因素就是印度龐大的市場。金融諮詢公司德勤預計,到2026年時,印度將擁有10億智能手機用戶,使其成為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市場。印度政府將市場准入作為吸引蘋果在該國生產更多產品的籌碼,希望使用令人垂涎的“蘋果供應商”身份提高印度製造業的聲譽。
“印度的吸引力包括其龐大的市場、廉價的勞動力和政府的激勵措施,”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駐印度分析師普拉查·辛格(Prachir Singh)表示,“我們認為,這裡將迎來一波重大生產遷移。”
供應商不願冒險
但是,遷往印度的決定並不僅僅取決於蘋果。數百家供應商為iPhone生產了大約1500個零部件,他們的決定對蘋果生產多元化的成功至關重要。iPhone的電池組、屏幕、外殼到組裝,一切都由第三方完成。蘋果的計劃要想成功,供應商必須在印度建立新的產能,或者把他們的組件從其他地方運送到印度進行組裝。
對於那些想要獲得蘋果供應商地位的公司來說,他們已經習慣了蘋果說什麼時候搬到哪裡,就搬到哪裡。但是,這些公司在遷往印度的過程中面臨著一些迄今為止最大的挑戰,嚴重考驗著他們對蘋果的忠誠度。
蘋果在東南亞的供應商數量增加
多位供應鏈高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蘋果與其供應商的談判不斷延長,過程也不總是令人愉快。儘管遷往印度會產生額外的物流和關稅成本,但蘋果要求供應商將印度製造的組件價格與中國製造的保持一致。對於供應商來說,在不熟悉的環境中建立工廠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某些情況下,供應商對這些挑戰猶豫不決。
手都不一樣大
台灣代工商和碩聯席CEO鄭光志最近在台北舉行的一個供應鏈論壇上表示:“即使越南或印度等新生產地點的勞動力成本低於中國內地,但頭幾年的成本肯定要高得多。從物流、人才培訓和運營效率的角度來看,這裡有很多隱性成本。”
“20年前,我們從中國台灣地區遷移到中國內地生產,”鄭光志說,“至少語言是一樣的,文化是相似的,但這一次是完全不同的,不僅僅是文化和法規不同,就連當地員工使用的工具也需要調整,因為他們的手與我們在中國內地員工的手不一樣大。”
其他供應商高管也證實了在新環境下運營的困難。印度不同的邦有自己的政策、法規,甚至語言。“供應商告訴我們,在不同邦的運營和溝通就像與不同的國家打交道。”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盟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表示。
印度手機工廠
一位蘋果供應商高管稱,為每家工廠找一名翻譯往往是不夠的。一家工廠的一位印度經理需要三名會說不同語言的助理,這樣才能與在那里工作的每個人進行有效溝通。
另一個問題是簽證。中國和印度之間的緊張關係加劇了這一問題。許多非中國供應商的工程師和經理都是中國人,他們發現很難獲得印度簽證。
“我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卻無法為中國員工拿到簽證。”這位高管表示。他們向印度高級官員提出了這個問題,這些官員隨後對蘋果供應商特殊照顧,提供了特殊類別的簽證。他同時指出,他們想讓印度員工到中國接受培訓,但辦理赴華簽證也花了很長時間。
培養印度供應商
為了響應印度政府的號召,培養當地供應鏈,蘋果開始將一些iPhone金屬外殼框架訂單分配給印度塔塔集團。金屬外殼框架需要精密製造,通常情況下,這樣的訂單只會交給有多年經驗的可靠供應商,他們會逐步成為蘋果的頂級供應商。塔塔甚至不在蘋果的前200名供應商之列,但它是印度最大、政治關係最深厚的公司之一。
一位與塔塔有業務往來的供應商高管表示,塔塔生產這種金屬框架已有四年時間,但良率仍無法令人滿意。然而,分析師和業內高管表示,塔塔的崛起符合蘋果培養當地供應鏈的一貫戰略,就像它在中國所做的那樣。塔塔進入蘋果供應鏈,符合印度政府提升電子產品製造能力的雄心。
塔塔集團
多名知情人士稱,去年夏天,中國立訊精密曾試圖收購緯創資通在班加羅爾的一家稍小型iPhone組裝工廠,但最終失敗了。一位直接了解收購談判的立訊精密員工稱,塔塔也想競購這家工廠。在中印邊境衝突後,印度政府的政策是加強對中國投資的審查,這可能影響了立訊精密的競購。
“我們幾乎達成了交易,”來自立訊精密的消息稱,“但是我們能做什麼呢?我們被告知,作為一家中國供應商,現在進入該國的唯一途徑是與當地公司成立合資企業。現在我們只能等著看蘋果想讓我們做什麼。”
Counterpoint分析師辛格表示,印度希望吸引全球大型科技巨頭及其供應商,更重要的是培養本國的龍頭企業以升級價值鏈,引領印度經濟轉型。“我們預計更多像塔塔這樣的印度本土公司會逐漸在蘋果供應鏈中發揮更大作用。”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