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發現”潛在危險”近地小行星2022 SF289 HelioLinc3D算法的首次成功運用
維拉-C-魯賓天文台(Vera C. Rubin Observatory)10 年巡天計劃將採用的一種小行星探測算法發現了第一顆潛在危險小行星,在天文台啟用之前證明了該算法的能力。這顆小行星是2022 SF289,是一塊600 英尺長的太空岩石,目前距離地球約4 個天文單位(即地球與太陽距離的4 倍)。但這顆小行星在其軌道的另一側與地球擦肩而過,因此被歸類為潛在危險小行星(或PHA)。
PHA 2022 SF289 最接近地球時的軌道(綠色)(藍色);金星和火星的軌道分別顯示為橙色和紅色。
PHA 對科學家來說是一個有用的術語,但對公眾來說卻是一個糟糕的術語。”潛在危險”小行星是太陽系中地球附近的例行闖入者。儘管它們的名字令人震驚,但它們通常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NASA’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的數據,這些小行星被認為大到足以穿過我們星球的大氣層,並對地面造成區域性(或更大)破壞。
2022 SF289 的重要意義不在於它有多危險,而在於它是由一種名為HelioLinc3D 的新算法發現的。最近的小行星發現表明,與傳統方法相比,該算法可以用較少的觀測數據探測到近地小行星。由於魯賓天文台尚未投入使用,HelioLinc3D 是利用夏威夷大學的ATLAS 勘測進行測試的。
魯賓天文台和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兼研究員、新算法的主要開發者阿里-海因茨(Ari Heinze)在一份大學新聞稿中說:”通過展示魯賓天文台將用於尋找數千顆尚未發現的潛在危險小行星的軟件在現實世界中的有效性,2022 SF289的發現讓我們所有人都更加安全了。”
2022 SF289 的ATLAS 勘測圖像(紅色疊加框內)。
這個即將建成的天文台的最大亮點是其為期10 年的時空遺產巡天觀測,大約每週一次對夜空進行成像。天文台位於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的高處,因此可以清晰地看到太空,而不會出現大氣失真或光污染。
該天文台預計將於2022 年開放,但由於COVID-19 大流行病等問題而受阻。現在計劃於2025 年開始運行。該觀測站將依靠一台3.2 千兆像素(即32 億像素)的相機進行成像。它寬5.5 英尺(1.68 米),長10 英尺(3.05 米),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數碼相機。
天體物理學家、魯賓天文台台長史蒂文-卡恩(Steven Kahn)在2021 年告訴Gizmodo:”主要目的是盡快獲取盡可能多的天空圖像,並反復進行[成像]。它能做的最簡單的事情就是說:’什麼變了?它是如何變化的?’我們就能做到這一點。”這只是魯賓天文台在不到兩年時間裡的一小部分成果,屆時HelioLinc3D每晚都會發現這樣的天體。”
據華盛頓大學稱,2022 SF289此前曾在不同的夜晚被成像三次,但從未在一個夜晚被成像四次,而這是該天體被歸類為近地天體(NEO)的必要條件。
魯賓天文台科學家、DiRAC 研究所所長、華盛頓大學天文學家、HelioLinc3D 背後團隊的領導者馬里奧-尤里奇(Mario Jurić)在同一新聞稿中說:”這只是魯賓天文台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的一個小插曲,屆時HelioLinc3D 每晚都會發現這樣一個天體。”
尤里奇補充說:”從HelioLinc3D到人工智能輔助代碼,未來十年的發現將是一個算法進步的故事,就像新的大型望遠鏡一樣。魯賓天文台目前預計將於2025 年初開始觀測,但我們還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