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宣佈出資10億美元支持”安全、自由和人類賦權”的初創企業
在近兩年前宣布計劃之後,北約防務聯盟(NATO)已正式推出其首個基金,以支持那些正在開發對北約自身的防務和安全目標具有戰略意義的技術的初創企業。成員國將共同向北約創新基金投入總計10 億歐元(按當前匯率計算約為10 億美元)的資金,該基金計劃對初創企業進行直接投資,並對其他基金進行間接投資。
這些基金將反過來支持專注於新興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的初創企業,這些技術”負責任,並遵循基本原則:安全、自由和人類賦權”。
重點領域將包括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生物技術、量子計算、空間技術和高超音速系統、能源、新型製造和材料以及下一代通信。
該基金的模式有點像美國的In-Q-Tel,其理念是保持投資的戰略性,部分投資將用於成員國或北約本身可能使用的服務。國家創新基金將主要關注早期投資,即從種子期到B 輪的投資,也可能進行後續投資。初始資金最高可達1500 萬歐元。該組織表示,首批投資將於9 月公佈,但迄今為止尚未進行任何投資。
NIF的目標是像”典型的風險投資公司”那樣運作。一位發言人說,這就是說,未來還會有基金,而且其目的是永久存在。
北約表示,其創新基金將是”第一個多主權風險投資基金”,涵蓋北約成員國的捐款。
參與北約創新基金第一子基金的23 個國家是:比利時、保加利亞、捷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德國、希臘、匈牙利、冰島、意大利、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西班牙、土耳其和英國。瑞典在正式加入北約後也將加入該集團,這將為集團增加4000 萬歐元的資金,一位發言人證實了這一點。
長期以來,北約一直是採購領域的參與者,但這次北約將重點轉向與那些可能對成員國安全態勢產生間接影響的企業合作。這可能包括網絡安全,也可能包括深度技術,以及可以幫助各國更好地發展能源或其他資源獨立性的技術。
近年來,類似這樣的優先事項變得尤為突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並隨後發動戰爭,凸顯了歐洲各國在經濟上的相互關聯性,以及一個國家的生產和供應鏈中斷會對其他國家造成巨大的不利影響。同樣,過度依賴單一技術公司提供某些服務的風險也特別大,因此分散賭注、實現市場多樣化並投入資金,也有助於建立北約的安全態勢。
與此同時,採用更新的技術和創新顯然已成為各國或國家聯盟在二十一世紀如何保衛自己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當然,各國和國家也將創新用於進攻,而不僅僅是防禦)。鑑於初創企業和新興企業在創新經濟中發揮的作用,北約現在採取更大的措施來抓住這一機遇同樣至關重要。
該基金將由一個創始團隊組建,該團隊將發揮執行作用,負責尋找投資項目並進行投資。董事會將發揮更多的非執行作用,提供建議並幫助引導這些決策。創始團隊將包括管理合夥人Andrea Traversone,以及Kelly Chen、Thorsten Claus、Patrick Schneider-Sikorsky 和Chris O’Connor 等人。董事會將由Klaus Hommels 博士(Lakestar 的創始人)、Fiona Murray 夫人和Roberto Cingolani 博士領導。
考慮到北約自二戰後成立以來一直存在的層層冗長的官僚機構–或者說得更貼切一點,制衡機制–創新基金的運作方式,特別是它是否能以更靈活的方式對初創企業生態系統做出更及時的反應,將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北約負責新興安全挑戰的助理秘書長大衛-範韋爾(David van Weel)在通過電子郵件提供的一份聲明中說:”在風險投資中,高級管理團隊是投資決策背後的大腦。我相信北約創新基金的創始團隊擁有完成NIF 使命所需的經驗、動力和能力。”
其他尚未公開回答的問題包括:北約是否會在不支持哪類公司方面設置紅線,是否會限制與誰共同投資,如果會,會有哪些限制。也不清楚北約是否會對其所做的每一項投資都保持透明,還是會有一些投資是不公開的。
我們就這些問題提出的答案可能會在九月份的更新報告中提及(也可能不會)。
創新基金是北約正在採取的雙管齊下措施的一部分,目的是在其業務範圍內促成更多初創企業和以創新為重點的企業的參與。北約還在建立DIANA 加速器,以支持那些正在開發”雙重技術”解決方案的初創企業,並與它們開展更密切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