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人工智能正在搶走白領、高薪工作其影響猶未可知
技術進步顛覆就業市場並不是一個新現象了,歷史上已經無數次上演了,它可能會通過取代、改變、加強或創造就業機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社會影響。專家們表示,人工智能無疑也會起到同樣的作用,然而,與過去的情況不同的是,這種技術的影響可能超過以往任何一次。
美國知名智庫皮尤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就業趨勢專家Rakesh Kochhar表示:“人工智能與過去100多年來出現的技術不同,它的影響正在從工廠車間延伸到白領、高薪工人所在的辦公場所。”
Kochhar補充道:“這是一股緩慢移動的力量還是一場海嘯?目前仍然是未知的。”
Kochhar指出,簡而言之,人工智能是為了模仿人類的認知能力而構建的,即像人類一樣思考,它能夠讓計算機和機器自己執行任務。
自去年11月發布以來,OpenAI旗下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掀起了一股人工智能熱潮,無數人使用該程序編寫文章、歌詞和計算機代碼。
在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新研究中,Kochhar發現19%的美國工人從事與人工智能高度“暴露”的工作。該研究使用了暴露一詞,因為尚不清楚人工智能的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最受影響的群體包括預算分析師、數據錄入員、稅務編制員、技術作家和網絡開發人員等職業。報告稱,他們通常需要更多的分析技能,因此人工智能可能會取代或協助他們“最重要”的工作職能。
前景仍不確定
求職網站Indeed的經濟學家Cory Stahle表示:“當然,可能會有一些工作崗位的流失。然而,人工智能也可能開闢我們甚至還不知道的新職業,目前還沒有定論。”
但23%的美國工人卻幾乎不受影響,比如理髮師、洗碗工、消防員、管道工、保姆等,這些崗位是人工智能(至少以目前的形式)無法輕易複製的一般體力勞動。剩下的58%的工作崗位都有不同程度的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風險。
喬治城大學教授Harry Holzer指出,自工業革命以來,對技術及其摧毀就業機會的能力的恐懼就一直存在。“到目前為止,這些擔憂大多是錯誤的,但也不完全是錯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動化創造的就業機會往往與它摧毀的就業機會一樣多。”
Holzer認為,科技提高了一些工人的生產效率,這降低了商品和服務的成本和價格,使消費者“感覺更富有”,並增加了支出,從而推動了新的就業創造。
世界銀行經濟學家Gene Kindberg-Hanlon表示,在美國等發達經濟體,新技術會對就業崗位產生短期負面影響,導致總就業崗位下降2個百分點。然而,他發現,四年後,這種影響“略顯積極”。
但是,總有人吃虧了,即那些直接被機器取代,然後被迫去找新崗位的工人。“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數字自動化加劇了勞動力市場的不平等,因為許多生產和文職人員失去了工作或工資下降。而企業主通常會獲得更多的利潤,而對勞動力的需求卻更少,他們往往是贏家。”
Holzer認為,未來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新自動化”,有可能導致比老一代自動化更多的工作崗位流失和不平等,可能會消除數百萬汽車司機、零售工人、律師、會計師、金融專家和醫療保健工作者等許多人的工作。
當然,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工作崗位數量正在顯著地上升。Indeed在2018年7月發布的招聘廣告中,每100萬個職位中約有20個需要某種類型的人工智能技能。截至2023年7月,這一數字已增至每100萬人328個人工智能工作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