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齒鯊是溫血動物而這可能也可能是它們衰亡的原因
由於鯊魚的軟骨難以形成化石,它們的牙齒化石是我們今天擁有的巨齒鯊遺骸的大部分,這使得我們很難弄清楚它的樣子或它的生活方式。但現在,科學家們利用這些牙齒來估計古代鯊魚的體溫,發現它並不完全是冷血殺手。奇怪的是,這可能導致它們退出了歷史舞台。
巨齒鯊是一種巨型鯊魚,大約2000 萬年前統治著海洋。就像現代鯊魚一樣,它的骨骼主要由軟骨構成,所以我們沒有化石來告訴我們它到底是什麼樣子,我們所擁有的只是一堆可怕的巨大牙齒。
但我們可以從中弄清楚一些事情。通過觀察牙齒的比例並將其與現存的鯊魚進行比較,科學家估計巨齒鯊的長度約為15 m(50 英尺)甚至更長,這比最大的大白鯊至少大三倍。
現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從巨齒鯊的牙齒中發現了新的見解——它們的體溫。特定的同位素混合物將在礦物形成時被鎖定在礦物中,從而保存礦物當時所處環境條件的記錄。分析動物牙齒中的同位素成分可以揭示諸如它生活在哪裡、吃什麼或者(在這種情況下)它的體溫等細節。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蘭迪·弗洛雷斯(Randy Flores)表示:“你可以將構成牙齒的礦物質中保存的同位素想像成一種溫度計,但其讀數可以保存數百萬年。因為牙齒是在動物活著時的組織中形成的,所以我們可以測量化石牙齒的同位素組成,以估計它們形成的溫度,從而告訴我們動物生前的大致體溫。”
通過這樣做,研究人員發現巨齒鯊能夠保持比它所居住的水高約7 °C (13 °F) 的體溫。這個差異足夠大,足以將其歸類為溫血生物,與大多數鯊魚不同。它是通過一種稱為中溫的過程來做到這一點的,在這個過程中,它儲存肌肉產生的熱量來為其活動提供燃料。眾所周知,一些現存的鯊魚,例如大白鯊,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調節體溫。
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同一時期扇貝殼的同位素組成,計算出了當時的水溫。巨齒鯊牙齒給出的溫度讀數始終要高得多。
擁有更溫暖的身體可以讓巨齒鯊移動得更快並生活在更冷的水域中,這將有助於它在當時在世界各地繁衍生息。但有趣的是,這也可能導致它在大約360 萬年前最終滅絕,當時生態條件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維持巨齒鯊體溫升高的能量水平需要貪婪的胃口,在海洋生態系統平衡不斷變化的時代,這種胃口可能無法持續,因為它甚至可能不得不與大白鯊等新來者競爭。” 弗洛雷斯說。
這是一個比之前提出的一些更戲劇性的假設更可信的滅絕故事,包括相對較近的超新星導致了它們的滅亡。
該研究發表在《PNAS》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