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可能可以幫助嚴重不育的男性成為父親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名為SpermSearch的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在科學家花費的一小部分時間內準確識別嚴重不育男性的精子,為希望成為親生孩子父親的男性帶來了希望。最嚴重的不孕不育症,即非梗阻性無精子症(NOA),影響了約1%的男性和約5%的尋求生育治療的夫婦。
無精症是指由於精子生成異常,射出的精液中完全沒有精子,可由遺傳、荷爾蒙失衡、輻射和毒素及藥物引起。為了幫助他們成為父親,患有無精症的男性必須接受一場手術,即切除他們的部分睾丸並手動提取精子,以便用於使其伴侶的卵子受精。胚胎學家可能需要長達6個小時來分離組織樣本,以找到並分離精子,鑑於其他細胞和顆粒的存在,這可能是一個挑戰。
悉尼科技大學(UTS)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人工智能算法,該算法可以免去在組織樣本中尋找精子所需的人工勞動,並能快速而準確地完成。
該算法被稱為SpermSearch,使用數千張以精子和大量其他細胞和碎片為特徵的靜態顯微鏡圖像進行訓練,只突出精子。這使得該算法能夠識別出精子的模樣。
研究人員使用了健康的精子和睾丸組織樣本,這些樣本來自7名年齡在36至55歲之間被診斷為無精症的男性,他們已經接受了精子檢索。這些男性捐獻了未用於手術的剩餘組織。
研究人員隨後比較了人工智能與胚胎學家在識別精子的時間和準確性方面的表現。結果顯示,人工智能總體上發現了更多的精子,但有些精子只被胚胎學家發現,有些則被人工智能單獨發現。胚胎學家發現了560個精子,而人工智能則發現了611個。該算法識別精子的時間不到胚胎學家的1000分之一,而且比胚胎學家的準確率高5%。
研究人員指出,這是一項概念驗證研究,需要在臨床試驗中進行測試。但是,他們說,它強調了使用人工智能進行精子檢測的有用性。
歐洲人類生殖和胚胎學學會主席卡洛斯-卡爾哈茲-豪爾赫說:”對於被診斷為非阻塞性無精症的男性來說,用從睾丸中取出的精子進行ICSI是擁有生物孩子的唯一現實機會。這是一項關於使用人工智能在經歷這種類型不孕的男性中尋找健康精子的初步研究。在顯微鏡下尋找睾丸活檢碎片中的健康精子可能是一個艱鉅的過程。使用人工智能使這個過程更快、更準確的前景是非常有趣的。我們需要看到更多的研究,以便在這些結果的基礎上更進一步”。
這項研究在2023年6月27日舉行的歐洲人類生殖與胚胎學學會年會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