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實現對器官進行低溫冷凍、解凍和移植
科學家們首次成功地移植了一個經過低溫冷凍和重新加熱的器官,這要歸功於一種新的輔助保存化學品。通過這種技術保存的腎臟被移植的老鼠在數週內恢復了正常的器官功能,為人類更成功的器官移植鋪平了道路。
器官移植可以拯救生命,但不幸的是,在捐贈者和接受者之間,器官保持活力的時間非常短。這意味著大量的器官被浪費掉了,而等待器官移植的人卻不斷增加。冷凍器官可以延長其儲存時間,但細胞之間形成的冰晶會損害組織,使許多器官無法使用。
一種被稱為”玻璃化”的替代技術避免了這一問題,它通過使用低溫保護化學品將器官快速冷凍到極低溫度,從而產生一種不會形成冰晶的玻璃狀狀態。不幸的是,棘手的部分是在不損害器官的情況下進行解凍–目前的回暖方法是從表面開始的,導致不均勻的加熱。由於組織的區域以不同的速度升溫,它們以不同的速度膨脹,並產生裂縫或撕裂。
但是近年來,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重新加熱技術,可以快速、均勻地從內到外加熱冷凍器官。訣竅是將氧化鐵納米顆粒添加到冷凍保護劑化學品中。當交替的磁場作用於器官時,這些納米顆粒–分散在器官的血管中–都像微型加熱器一樣,均勻地加熱器官。
在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證明了該技術在活體動物試驗中確實有效。研究小組將大鼠的腎臟低溫保存了100天,重新加熱,清除了用於保存腎臟的液體和納米顆粒,然後將它們移植到大鼠體內。所有五個受體不僅在手術中存活,而且在30天內恢復了全部的腎臟功能。
該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John Bischof說:”這是第一次有人發表了關於長期儲存、重新加熱和成功移植動物功能性保存器官的有力方案。我們和該領域的同事們十多年來的所有研究表明,這個過程應該是有效的,然後它可能是有效的,但現在我們已經表明,它確實是有效的。”
該團隊說,這個重要的里程碑最終可能帶來更長期的器官庫,這將減少浪費的捐贈和等待時間,改善捐贈者/接受者的匹配,最終拯救更多的生命。下一步將是在豬的腎臟上測試該技術。
該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