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陷入尷尬期乘客抱怨多車主接不到單
“我之前是做出租車的,後來感覺出租車生意不好做,就轉行做網約車。剛開始網約車確實好做,平台獎勵力度很大,打車的人又多,輕輕鬆鬆就能月入過萬。”上海的張師傅從2018年開始跑滴滴,但是最近感覺網約車行情變差了。
張師傅告訴筆者,從前兩年的收入來看,春秋兩級是跑網約車的淡季,扣除所有費用到手大概有9000塊錢;夏冬兩季是旺季,打車的人多,到手大概12000多,平均下來每個月也有一萬多。
可最近這幾個月,張師傅卻感覺很不好接單,“以前無論是高峰期還是非高峰期都會有單子進來,但現在非高峰期很難接到單子,我感覺很難保住以前的收入。”。
曾幾何時,網約車工作靈活且能帶來不菲的收入,成為不少中年人的退路,但現在情況卻發生了變化,網約車市場似乎陷入了“飽和危機”。
那麼,網約車市場是否真的陷入飽和?未來又將如何發展?首席商業評論對此進行了調查。
網約車市場逐步飽和,多位司機反映接不上單
上海的網約車司機張師傅今年48歲,做司機已經有10個年頭,在出租車司機生意不好做之後,立刻投入了網約車的懷抱。
作為較早一批進入網約車的司機,在張師傅看來,自己掙得多是因為有“秘訣”。他認為做網約車首先是要忠誠,“有的司機用三個手機接單,一個手機掛兩三個平台,其實這樣很累,而且平台也會覺得你不忠誠,除了高峰期之外很難接到單。”
其次,還要熟悉路線,熟悉平台算法,特意蹲守在容易出單的地點,持續養號增加平台派好單的可能性等等。
他對筆者表示,目前僅做滴滴這一個平台,收入還算客觀。除去運營保險平攤、車輛保養平攤、營運證費用平攤加上車身的損耗、平台抽成等費用,月均流水在10000元左右。“跑單時長和平台的評分與收入直接掛鉤,跑的越多,賺的越多。”
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上海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610元,比上年增長2%,張師傅的到手收入已經高於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
另一位上海的網約司機趙師傅今年32歲,兩年前因疫情原因而被裁員,選擇了網約車作為找工作期間的過渡。
在趙師傅看來,自己屬於比較能吃苦的人。“我早上6點或者7點出門,跑單到晚上11點左右到家,日流水能破千。”可這種高強度的工作也不是誰都能受得了,後來回歸工作崗位,也會選擇在周末兼職開網約車補貼家用。
但趙師傅表示:“現在兼職司機不好做了,同樣的時長流水只能有從前的一半。”
另一位北京網約車司機許師傅也有同感。
“我是北京人,高中畢業就不讀了,2019年開始跑滴滴,輕輕鬆松,每天工作不到8個小時,能有400多元的流水。”他比較滿意這份工作,“之前是在當廚師,一個月五千塊還很熱,開網約車舒服多了,空調開著還自由。”
許師傅對筆者說,“但現在,接單難度在增加,掙錢確實沒有過去容易了。”
相比較以往日日爆單,月入過萬的場面,網約車司機們的從業環境正在發生變化,和北京、上海司機反饋的感受一樣,三四線網約車司機也感覺接單難度在加大。
生活在三線城市,李師傅考慮到照顧孩子和老人,才選擇了相對比較自由的網約車司機,“從前我每日流水大概在300元,週六日不出車,算下來每個月收入6000元左右,但是現在網約車越來越難做,目前我每日的空車率在50%左右,有時候還會出現40多位司機競爭1位乘客的情況。”
對於未來,李師傅感到很迷茫,“身邊好多人都逐漸退出了網約車,我也不知道能堅持到什麼時候,對於我這種沒有職業技能的人來說,可能會失去工作回歸家庭。”
多地發布“飽和”預警,用戶逃離網約車
“確實感覺不好做了,有證的沒證的都可以進來,有證的比沒證的人還多。”上海的網約車張師傅抱怨道,從事網約車的人已經越來越多。
事實也確實如此,網約車運力在不斷增加。
交通運輸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全國各地發放的網約車駕駛員證已達540多萬本,網約車運輸證230多萬本,且4月份環比均在繼續增長。
如果按照滴滴出行公佈的數據,這一從業群體的數量還要更加龐大,2021年3月,滴滴平台的年活躍司機為1300萬名,而到了今年3月,已經激增至1900萬名。
司機變多了,乘客數量沒有明顯增加。
根據《2022年度中國移動出行市場數據報告》,2022年,國內網約車用戶規模為4.37億人,同比降低3.32%。
花小豬聚合性平台也曾公佈過一組數據,網約車用戶規模從2021年的4.53億人下降到了2022年的4.37億人,少了近1600萬。
受疫情影響,網約車市場還處於恢復期。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系統數據顯示,2023年5月平台共收到訂單信息7.35億單,相較於2021年5月的8.01億單下滑8.2%,目前單量並未恢復完全。
從單個平台看,平台上的活躍司機增長速度遠快於活躍用戶。滴滴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滴滴在國內出行市場的活躍用戶達到4.11億,活躍司機達到1900萬。根據此前滴滴發布的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滴滴在國內有3.77億活躍用戶和1300萬年度活躍司機。
對比來看,兩年內滴滴的活躍用戶增長了9%,而活躍司機增加了42.6%,增幅遠大於活躍用戶。
針對網約車用戶減少的情況,上海網約車張師傅有自己的看法,“疫情這兩年錢不好賺,好多人都選擇地鐵、公交、自行車出行,只有高溫和惡劣天氣才會選擇打車。”
上海的趙師傅也表示,“現在乘客都默認特惠一口價,像我這種兼職司機如果不開特惠,一天都接不到單子。”
隨後,筆者又調研了身邊的小伙伴,發現大家減少打車主要有以下幾個理由。
“今年天不熱,沒必要打車。”
“以前打車有折扣感覺很便宜,動不動就打五折、七折,還有很多優惠卷。但是今年感覺什麼都沒有,打車比出租車都貴。”
“之前在某聚合性平台上打過車,感覺服務態度好差,而且實收的價格比預估的價格高很多,讓人難以接受。”
……
確實,在網約車市場上,安全問題、大數據殺熟等問題屢屢發生,在收入疲軟的情況下,用戶也會降低打網約車的頻率……
近幾年來,美團、高德、百度、騰訊、華為等紛紛開闢了自家的打車平台,但是這些新玩家的湧入並沒有真正把網約車的商業盤進一步擴大。據《2022年度中國移動出行市場數據報告》顯示,2022年,國內網約車市場規模約為3146億元,同比還下降了1.38%,當然,這很大一部分也是因為疫情的影響。
蛋糕越來越小,但網約車司機和網約車平台均呈現出逐年上漲的態勢,這種情況下才會出現網約車接單量暴跌的現象,勢必會加重行業的內捲。
近日,臨沂市、溫州市、東莞市等多地交通運輸局發佈網約車行業風險預警公告,表示網約車運力已呈現飽和態勢,近八成的網約車每天接單不足10單。
勾股大數據的分析也顯示,2020年12月至2023年4月,中國網約車司機數量翻了一倍,但他們的日均接單量卻從23.3單暴跌到10.2單。
事實上,根據行業人士透露,日流水200元差不多是網約車司機的“盈虧線”,無論城市的大小,網約車的客單價基本在20元左右,大部分的司機需要每天跑到10單以上,這也意味著有不少司機已經陷入難以盈利的尷尬窘境。
合規成本越來越高,網約車不再是中年人的退路
相比日曬雨淋的外賣員、快遞員,或是工廠流水線上的員工,網約車司機算得上是一份不錯的工作,工作靈活,時間安排自由,收入也還可觀,曾是不少中年人的退路。
“即便不是全職,大部分人也不會放棄網約車,可以用來增收。”上海的網約車司機張師傅對筆者說,“但現在這個情況,網約車不再是中年人的避風港,不建議新人入行。”
今年5月,東莞、溫州、濟南等多地相繼發佈網約車飽和預警,提醒當地網約車日均接單量不足10單,三亞、長沙暫停受理網約車運輸證新增業務,這一切都在提醒從業者謹慎入局。
筆者認為,這其實是網約車發展的必然過程。此前,網約車高速發展,司機吃到行業紅利普遍收入較高,但經過多年發展,行業已由快速增長期轉為進入穩定期,甚至有些地方已經進入飽和期,司機收入和行業吸引力都在下降,但與之相應的是,行業也會由粗放管理走向精細化管理,慢慢走向合規。
比如針對網約車行業存在的違規上路情況,交通運輸部要求,網約車上路需要平台、人、車“三證合一”,即網約車平台需要《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司機需要《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車輛需要《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
享道出行網約車司機職業健康調研問卷報告顯示,目前,有3.82%的網約車司機每天工作時長在6小時以內,近七成的從業者每天工作十小時以上、節假日無休。
針對網約車司機疲勞駕駛的情況,曹操專車的負責人表示,“曹操出行對於司機運營時間不做強制要求,鼓勵多勞多得。為防止司機疲勞駕駛,平台會對每一位司機的駕駛服務時長進行監測,如果連續超過四個小時,將通過後台強制司機下線休息20分鐘,司機每天在線累計服務時長不得超過10小時。”
同時,一些城市也在加強網約車行業監管,對網約車平台進行服務質量測評,把網約車服務質量、司乘衝突等數據,作為動態管理網約車市場份額的依據。
總而言之,網約車行業的競爭邏輯正在改變,市場競爭重點已經從此前的“價格戰”轉變為“價值戰”,出行服務質量成為用戶關注的新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