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午睡習慣與更大、更健康的大腦有關
午睡是有些人的習慣,但有些人不這樣做。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那些在遺傳上傾向於定期進行日間小睡的人可能因此而擁有更大、更健康的大腦。我們幾乎所有人在學步時都會在白天小睡,許多人在上學時和整個成年後都放棄了這個習慣。但是幾乎三分之一的人(27%)在65歲或以上時恢復了午睡。
以前的研究表明,午睡可以提高認知能力,短暫的5到15分鐘的午睡可以提供持續1到3小時的好處。衰老會降低反應時間和記憶力,並且經常看到認知障礙的流行率增加。隨著世界人口的老齡化,確定與認知能力有關的可改變的風險因素,如睡眠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為此,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領導了一項研究,研究白天的午睡與大腦健康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
研究人員從英國生物庫中招募了378932名年齡在40至69歲之間的歐洲血統的參與者。他們使用一種叫做孟德爾隨機化的技術,通過觀察DNA片段來確定人們習慣性午睡的可能性。孟德爾隨機化是一種利用已知功能的基因的測量變異來研究可改變的風險因素的因果效應的方法。
對所有參與者進行了視覺記憶和反應時間的認知測試,研究人員查看了一些參與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腦部掃描,以了解大腦的結構變化。參與者還被要求自我報告他們的午睡習慣。
研究人員比較了在基因上”被安排”打盹的人和不打盹的人的大腦健康和認知功能,發現總體而言,被安排打盹的人的大腦總體積更大,這是大腦健康的標誌,尤其是在老年人中。大腦體積的減少,也稱為萎縮,與認知相關的疾病有關,如輕度認知障礙和癡呆症。
研究人員估計,易感者和非易感者的總腦容量的平均差異相當於2.6至6.5年的衰老。但在其他測量中–海馬體積、反應時間和視覺處理–兩組之間的表現沒有差異。海馬體是埋藏在大腦深處的一個複雜結構,在記憶和學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海馬體的體積,已經與認知功能的下降有關。
根據他們的發現,研究人員說,在習慣性的白天午睡和更大的總腦容量之間存在著”適度的因果關係”。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Valentina Paz說:”這是第一個試圖解開習慣性日間午睡與認知和大腦結構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的研究。通過研究出生時設定的基因,孟德爾隨機化避免了一生中發生的可能影響午睡和健康結果之間關聯的混雜因素。我們的研究指出,習慣性午睡和更大的總腦容量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雖然目前的研究沒有具體說明參與者的午睡時間,但以前的研究表明,30分鐘或更少的午睡提供了最好的短期認知益處,在一天中的早期午睡不太可能擾亂夜間睡眠。
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的研究有一個特別的局限性,即所有參與者都是歐洲白人血統,這意味著研究結果可能無法推廣到其他種族。儘管如此,他們說他們的研究結果證明了進行短時小睡可以獲得的好處。
這項研究發表在《睡眠健康》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