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實時檢測食物變質並可將信息發送到手機上
人類浪費了大量的食物,其中一些是由於變質造成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微小的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肉類、雞肉和魚等富含蛋白質的食品的新鮮度,並將數據發送到顧客的智能手機上。該設備有可能改變全世界的食品安全和保障。
每年,全球生產的所有食品中大約有三分之一被丟失或浪費。這大約是14億噸(13億噸)的食物。這不僅使全球經濟在金錢上付出代價,而且高達10%的溫室氣體來自於生產出來但沒有被吃掉的食物。再有就是吃了變質的食物,有可能會出現食物中毒。
當肉類、雞肉和魚類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開始變質時,它們會產生生物胺,這些有機化合物是食品質量的指標,對人類有潛在的毒性。雖然生物胺是監測食品變質的黃金標準方法,但它們需要用昂貴的、非便攜式的儀器進行測量,而且必須由受過培訓的人員操作。
現在,土耳其Koç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微小的傳感器,可以實時、無線、無需電池地監測食品新鮮度,並將結果發送到智能手機上。
該傳感器是由一種易於合成的聚合物疊加在電極上製成的,它使用電容傳感技術來檢測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所產生的生物胺。它重約2克,尺寸為0.3英寸(2平方厘米)。該傳感器採用了近場通信(NFC)技術,其芯片與智能手機相聯,通過天線實時無線傳輸測量值。當兼容NFC的智能手機放在傳感器附近時,芯片就會接收到足夠的能源。
研究人員在包裝好的雞胸肉和肋排中測試了他們的傳感器,以展示該設備在現實世界中的應用。肉類樣品被儲存在不同的條件下:冷凍室、冰箱和室溫下。
三天后,監測室溫樣品的傳感器的電容上升,表明生物胺正在從肉中釋放出來,因為它已經變質。研究人員說,這表明該傳感器有效地檢測到了腐敗現象。
傳感器對不同儲存條件下的雞肉(a)和牛肉(b)樣品進行了三天的定期監測。
“我們使用在不同存儲條件下存儲的雞肉和牛肉樣品測試了該傳感器,以證明該傳感器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研究人員說。”該傳感器呈現出可靠的性能,例如,在三天的測量過程中,通過使用手機的即時傳感器讀數來預測食品的變質情況。在第三天,與儲存在冰櫃中的樣品相比,室溫儲存的樣品顯示出700%的傳感器響應變化,這證明了傳感器在檢測變質方面的操作。”
研究人員說,他們的傳感器易於使用,製作成本低廉,並能對超市貨架上或家中的富含蛋白質的食品進行連續監測。
這種設備可以被肉類生產商、供應商、當局和最終客戶用來對富含蛋白質的食品進行實時新鮮度/變質監測。此外,研究人員還展示了一種低成本材料的批量製造兼容工藝,這可以產生便攜式的、易於操作的設備,在食品安全和食物浪費令人擔憂的地方可以引起人們的特別興趣。
該研究發表在《自然-食品》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