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堅韌的植物導致包括恐龍在內的古代爬行動物不幸挨餓
在恐龍出現之前有一段時間,綿羊大小的爬行動物在古代地球上繁衍生息。雖然他們的數量很多,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他們的飲食實際上會磨損牙齒,從而導致他們自己挨餓。在大約250 到2.25 億年前的恐龍出現之前,堅韌的植被在地球上大部分溫和的氣候中繁衍生息。
以這些耐嚼植物為食的是一種被稱為犀龍的爬行動物。這些三疊紀時代的生物是地球生命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它們在二疊紀末期發生的大規模滅絕事件後幫助地球重新繁衍。那次事件導致70% 的陸地動物和95% 的海洋生物滅絕。
雖然研究人員對恐龍的了解可能比對這種前身物種的了解更多,但布里斯託大學進行的新研究揭示了這些動物的食物是如何導致它們自身死亡的。
通過對代表不同年齡的爬行動物的一系列犀龍化石進行CT 掃描,他們確定隨著動物年齡的增長,它們賴以生存的堅韌植物會磨碎它們的牙齒,以至於它們無法再獲得足夠的營養,這將導致飢餓和死亡。儘管該研究還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動物會在嘴巴後部增加牙齒。
“比較化石在它們一生中的順序,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動物年齡的增長,下顎磨損的區域在任何時候都相對於頭骨前部向後移動,從而使新牙齒和新骨骼開始磨損,”研究合著者Thitiwoot Sethapanichsakul說,“很明顯,他們吃的是非常堅硬的食物,比如蕨類植物,它們的牙齒磨損到下巴的骨頭,這意味著他們基本上是用牙齒和骨頭的混合物來將食物嚼碎。”
從上到下顯示了化石犀龍下頜骨中牙齒退化的進展Thitiwoot Sethapanichsakul 等人
研究中使用的化石全部由UB 的Rob Coram 在英格蘭南部的德文郡發現。
“化石很少見,但偶爾會有個體在河流洪水期間被埋葬,”他說。“這使得拼湊一系列犀龍的顎骨成為可能,這些顎骨的年齡從很年輕,甚至可能是嬰兒一直到成年,其中包括一隻特別古老的動物,它是一種三疊紀的古老動物,它的牙齒已經磨損殆盡, 可能每天都很難獲得足夠的營養。”
科拉姆說,即使是新牙齒的生長最終也無法超過持續磨牙的速度。他將古代爬行動物的牙齒脫落與現代大象發生的情況進行了比較。
“但最終,在一定年齡之後,儘管我們不確定多少年,它們的生長速度放緩,磨損區域固定下來,而且越來越深,”他說。“這就像今天的大象——它們的牙齒數量是固定的,從後面開始使用,70 歲左右後它們就會長出最後一顆牙齒,然後就這樣了。我們認為犀龍沒有活下來這麼久,但他們的植物性食物太考驗他們的下巴了,大概他們最終餓死了。”
該研究還表明,犀龍的牙列在進化過程中經歷了兩次多樣化。第一次,他們發展出多排齒的牙板,齒底有紋理和凸脊,適應的第二階段看到牙齒組織成單排,但紋路更深。
研究人員在《古生物學》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