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親自站台華為“新殺手鐧”,能否打破國際壟斷?
繼MetaERP完成替換後,昨日,華為又推出另一項軟件技術——分佈式數據庫GaussDB。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CFO孟晚舟也親自為之站台。她強調,華為將持續投入根技術研究,以不斷提升產品韌性。
推出自研數據庫,華為的目的之一是實現內部替換,除此之外還有著商業化考量,華為將目標瞄準了金融、能源等行業。
但畢竟,數據庫是一個被國際廠商常年壟斷的市場,面對業務遷移、生態豐富度等多重挑戰,Gau SSD B能否實現彎道超車?
備胎之外,也要賺錢
近年來,由於美國的製裁,華為一直在加速推動軟件的國產替代。
比如操作系統上,推出了歐拉OS和鴻蒙OS;編程工具上,推出了方舟編譯器,畢昇C++編程語言和畢昇編譯器;ERP系統上,推出了MetaERP。
而數據庫,則是另一個重要的基礎軟件,甚至被稱為基礎軟件“皇冠上的明珠”,在金融、政務、交通、能源等各項關鍵信息基礎行業中都有廣泛應用。
不過,全球數據庫市場長期被Oracle、微軟等國際廠商佔據著主導地位。隨著美國在科技領域對中國市場的打壓,中國企業在數據庫上面臨著嚴峻形勢。
華為推出自研數據庫,首要的目的便是實現國產替代。
據華為常務董事、華為雲CEO張平安透露,華為從2001年便開始自研數據庫,2011年產品命名為GaussDB,2019年也即是美國製裁華為時正式推出,也可謂是備胎計劃之一。2021年,GaussDB在華為內部核心系統切換使用,實現了備胎轉正。
不過,這個備胎也耗資巨大,華為投入了數千人的研發團隊。“華為做GaussDB數據庫,這麼多年投資很大,但收益沒那麼大,主要是為了供應鏈連續。”張平安在接受新浪科技在內的媒體採訪時坦言。
因此,在內部替換之後,華為也希望將GaussDB向其他行業應用,以實現商業正循環,覆蓋多年的研發成本。
據悉,在華為內部得到驗證後,2022年華為將自研的數據庫產品向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保險證券企業進行了應用;而此次推出新一代分佈式數據庫GaussDB,華為則公佈了更大的目標,希望向更多行業,甚至是全球市場推廣其自研數據庫產品。
打造生態,任重道遠
華為要將自研數據庫面向更多行業和企業推廣,這一切的前提是要打造完善的數據庫生態。
Oracle、微軟等國際廠商在數據庫領域深耕數十年,有著深厚的客戶基礎和應用生態基礎,要說服這些客戶遷移數據庫,不是一件易事。
張平安在採訪中表示,首先要更換數據庫,大家都很謹慎。但不開放,國產數據庫就沒有歷練的機會。他呼籲各行業應給國產數據庫一些信任和機會,敢於開放業務場景。高斯數據庫,一方面在華為內部得到了鍛煉,同時一些金融銀行也進行了測試。
其次,他指出,國內對基礎軟件的價值沒有那麼重視和承認,也需要為基礎軟件行業營造良好的商業環境,這樣才能獲取合理的商業利潤,反哺研發。“從華為自身來說,對很多軟件付費,牽引大型企業要承擔這個責任。華為也向工信部等相關部門呼籲營造良好的環境。”他說。
與此同時,人才、上下游合作夥伴等因素也很關鍵。
張平安強調,人才是國產數據庫持續做大做強的核心要素之一,但也最容易被忽略,或者優先級放得很低。華為從2019年起和教育部門合作,幫助國內超過110所高校開辦了數據庫課程,截至目前已經培育了3.9萬名GaussDB數據庫人才。
另外,根據信通院的調研數據,目前國內有大大小小上百家數據庫廠商。張平安認為,是不是人人都要做數據庫,這值得思考,沒必要重複造輪子,可以把數據庫的產業生態環境打造起來。
不過,面對國產軟件替代這個風口,大廠們都想分一杯羹。比如螞蟻的OceanBase,阿里雲的PolarDB,騰訊雲的TDSQL等等。就在華為發布會當天,騰訊雲還專門發布文章稱,騰訊雲數據庫增速最快,公開叫板的味道十分明顯。
雖然面臨挑戰,張平安在採訪中提出了更大的目標。“GaussDB一定要成為全球級的數據庫,目標肯定是全球最優的選擇,奔著第一去的。”他說,不只是國內,全球數據庫市場也被美國壟斷,中國數據庫在本地市場歷練好之後還要走向全球。
不過他也坦言,GaussDB距離這個目標還很遠。要打造好自研數據庫的生態,華為依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文| 新浪科技張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