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一種分子已經在生物群體中傳播了幾百萬年的情感
當一個人向我們微笑時,我們自然會用類似的表情來回應。相反,如果我們和一個正在經歷憤怒或壓力的人在一起,我們往往會不經意地採用這些負面情緒。這種反映我們周圍人的情緒狀態的先天傾向被稱為情緒傳染。
幾千年來,這種基本的移情作用已被植入我們的大腦,其目的相當簡單明了。當危險出現時,情緒傳染有助於迅速傳播恐懼,從而提高我們生存的可能性。此外,呼應他人的感受有助於建立有意義的社會聯繫。
但這種行為並不是人類獨有的。古爾本金學院(IGC)的新數據證實,我們用來同步情緒的機制可以追溯到最古老的脊椎動物群體–魚類。
在他們最近的工作中,由Rui Oliveira領導的IGC團隊試圖了解,與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類似,斑馬魚是否需要催產素來採納他人的情緒。他們進行的實驗表明,當與自然界中發現的魚相似的魚看到陷入困境的魚群時,它們會反映它們的行為。另一方面,在催產素或其受體上有基因改變的魚,即使看到它們的同胞處於困境,也會保持正常的游動行為。這表明,這種分子對於傳播恐懼是必要的,例如,當魚群中的一個成員受到傷害時。
但是,我們怎麼能確定魚是在識別它們的同族的恐懼,而不是簡單地複制它們的行為?
“我們意識到這些觀察者接近受困的魚群,即使它恢復了正常的游動,而變異的魚更喜歡靠近一直處於中立狀態的群體”,IGC的博士後、該論文的第一作者之一Kyriacos Kareklas解釋道。這意味著通過催產素,斑馬魚會解碼並模仿鄰近魚群運動背後的情緒狀態,並開始以類似方式行事。
鑑於在自然界中,這可能意味著附近有捕食者,因此魚兒們靠近受困的魚群令人印象深刻。研究人員澄清說,儘管這使它們處於危險之中,但”被同族接近可以幫助群體從壓力中恢復”。這些面向他人的行為在哺乳動物中得到了很好的描述,它們也受到催產素的調節。
“但是催產素並不是魚類和人類在情緒傳染方面的唯一共同因素。”主要研究人員Rui Oliveira解釋說:”為了識別和匹配情緒,斑馬魚使用的大腦區域相當於人類也用於此目的的一些區域。”
這使得這些魚成為研究這種社會行為及其神經機制的完美模型。這樣一來,這些發現引導人們了解我們如何受到他人情緒的影響,以及這如何影響我們的福祉和社會,其影響範圍從公共衛生、政治到市場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