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COVID-19大流行應對策略:定期檢測和自我隔離的效果優於封鎖
懷俄明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在與COVID-19等傳染病的鬥爭中,頻繁的診斷測試和自我隔離可能比關閉學校和企業更有效。該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科學報告》雜誌上。這項研究是由華盛頓大學經濟系的教師–斯蒂芬-紐博爾德、大衛-芬諾夫、傑森-肖格倫和琳達-湯斯特倫,以及最近的博士畢業生麥迪遜-阿什沃思進行的。
該團隊設計了一個流行病學和經濟模型,以評估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大流行病時,與促進定期檢測和自我隔離的政策相比,身體距離的強制規定的有效性。他們發現,在大多數情況下,當涉及到減輕COVID-19或類似疾病的影響時,隨機測試的策略往往比物理隔離更成功。
研究人員寫道:”美國最初試圖用一種控制組合來對抗(COVID-19)的傳播,這種組合重在物理距離和口罩,輕在自我隔離的定期診斷測試,”他們指出,前者包括在家工作的要求,學校和企業關閉,以及旅行限制。”然而,這些同樣的措施也導致了就業減少,收入損失,以及由於長期退出經濟活動和縮減社會交往而產生的各種不利的身體和精神健康影響。”
雖然一些研究人員和公共衛生專家已經進行了研究,表明測試和自我隔離會比大規模封鎖更有效,但華盛頓大學的研究是第一個考慮到”超級傳播”概念的研究–在這種情況下,大量的人通過少數受感染的人接觸到一種病原體。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還使用了各種不同的模型,研究了兩種防治疾病爆發的方法的經濟效益和成本以及健康結果。該研究考慮了診斷測試的錯誤率、自我隔離的符合率、測試的成本,以及因物理距離或隔離而損失的經濟生產力。
研究人員承認,在疾病爆發的情況下,政府的政策應該側重於通過積極的行動來抑制疾病,還是通過不太積極的措施來減緩疾病的傳播,並沒有明確的答案–顯然,微妙的差異可能導致一種方法在任何特定情況下都比另一種方法表現更好。
然而,該研究的主要意義集中在物理距離與測試的相對錶現上。
經濟學家寫道:”我們發現,對於類似於SARS-CoV-2的原始毒株的流行病,在我們的模型中,在廣泛的可信條件下,隨機測試與自願自我隔離的優化策略可以提供比物理距離策略更高的淨收益,”他們補充說,納入超級傳播的概念使得測試-隔離的方法甚至比物理距離授權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