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姿豐拯救了AMD 如今她想在AI上與黃仁勳競爭霸主
作為AMD首席執行官,蘇姿豐已經幫助這家曾經瀕臨倒閉的半導體製造商走出了危機,並推動其股價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上漲了近30倍。現在,她正在為迎接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革命做準備,與英偉達競爭霸主地位,而她自信能夠勝出。
美國加州聖克拉拉市,在位於AMD總部大樓頂部的會議室裡,蘇姿豐管理著這家比矽谷歷史還要悠久的公司。沿著大樓旁邊的101公路走下去,你可以見證AMD的歷史,包括位於桑尼維爾的舊晶圓廠,AMD曾在這裡生產芯片。透過會議室的窗口,蘇姿豐也可以看到AMD的宿敵——英特爾的辦公樓。不過英特爾如今市值約為1203億美元,已經被AMD(1535億美元)超越。
就在幾年前,情況卻完全不同。2014年,當時46歲的蘇姿豐剛剛接任AMD首席執行官時,這家芯片製造商正處於瀕臨倒閉的困境中。該公司解雇了大約四分之一的員工,股價徘徊在2美元左右。AMD前高管帕特里克·穆爾黑德(Patrick Moorhead)曾經表示,該公司將“徹底死氣沉沉”。
然而,英特爾也開陷入困局,原因是製造延遲和蘋果決定不在iPhone中使用其芯片。憑藉敏銳的戰略眼光,蘇姿豐立即抓住了對手的失誤,與聯想等筆記本電腦製造商、遊戲巨頭索尼以及谷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達成了合作協議。去年,這家芯片製造商的龐大數據中心業務為其帶來了60億美元的收入。
英特爾年收入為630億美元,與之相比,AMD的236億美元依然顯得相形見絀。但是,蘇姿豐搶走了矽谷鄰居令人垂涎的服務器芯片市場份額,並收購了半導體公司賽靈思(Xilinx),使得AMD的股價在蘇姿豐接手後的九年裡飆升了近30倍。
在每款AMD產品中添加人工智能
隨著人工智能的普及,人們對機器學習背後的“矽腦”的需求日益增長,蘇姿豐在這個領域面臨著一個巨大機遇和一個令人生畏的挑戰:AMD能否生產出足夠強大的芯片,以打破英偉達對GPU市場幾乎壟斷的地位呢?英偉達已經為當前的人工智能技術浪潮打下了基礎。對此,蘇姿豐說:“放眼未來五年,你會在AMD的每一款產品中看到人工智能的踪跡,它將成為AMD最大的增長動力。”
在過去的九年裡,蘇姿豐一直在超負荷運營AMD,就像遊戲玩家試圖讓處理器超出製造商所規定的性能極限。與許多科技高管不同,蘇姿豐也是資深級研究員,擁有麻省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博士學位。技術天賦、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商業頭腦相結合,使她成為過去幾年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公司中薪酬最高的首席執行官之一,2022年總薪酬達到了3020萬美元。
總體而言,蘇姿豐已經積累了7.4億美元的財富(主要為AMD股票),這使得她在《福布斯》雜誌年度美國女富豪排行榜上排名第34位。微軟首席產品官帕諾斯·帕奈(Panos Panay)感嘆道:“她簡直是拼到了極致,最後完美展現了自己。”2014年,帕奈首次見到蘇姿豐時,她開始啟動AMD的轉型。
不過,與三年來收入下降12%至631億美元的英特爾不同,英偉達似乎依然是業內的佼佼者。除了在《賽博朋克2077》等遊戲中呈現令人驚嘆的圖像外,英偉達的圖形處理器(GPU)已經成為OpenAI等人工智能公司的首選引擎。OpenAI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能給出令人驚訝的人性化答案,令公眾興奮又不安。
這些所謂的大語言模型雖然很初級,卻是人工智能轉型的開端,比爾·蓋茨(Bill Gates)等人表示,這將與互聯網誕生同樣意義重大。目前,市場上對於人工智能所需的GPU已經有了巨大需求,不只一家研究公司預測,未來十年內相關市場規模將達到4000億美元。但是現在只有英偉達一家能夠提供這種芯片。
Forrester分析師格倫·奧唐奈(Glenn O’donnell)表示:“人工智能等同於英偉達,這種觀念已經深入人心,AMD必須真正行動起來才能改變這一點。”
與此同時,英特爾的威脅仍然籠罩在101號高速公路上,儘管該公司面臨著製造延遲、芯片存在缺陷和領導層更迭等挑戰。AMD高管福雷斯特·諾羅德(Forrest Norrod)曾幫助戴爾在AMD芯片上建立了價值約100億美元的數據中心業務(2014年營收)。他補充說:“AMD有很多優點,但糟糕的是我們有兩個世界級競爭對手。我從不認為主要競爭對手會一直沉淪下去,我們總是假設英特爾會解決這個問題。”
只做三件事
2014年,蘇姿豐被任命為AMD首席執行官時,有一些分析人士認為該公司“不值得投資”。因為當時AMD負債22億美元,且一些重要的資產已經被出售。AMD的芯片晶圓廠於2009年被剝離出來,公司聯合創始人傑里·桑德斯(Jerry San-ders)曾吹噓“真男人要有晶圓廠”,這無疑是一次沉重打擊。2013年,AMD甚至不得不出售並租回得克薩斯州奧斯汀的園區。
更令人不安的是,AMD的執行力也相當糟糕。它總是無法在最後期限之前推出預定產品,英特爾在筆記本電腦市場佔據主導地位,而英偉達、高通和三星瓜分了新興的智能手機市場。蘇姿豐承認:“我們的技術在當時並不具有競爭力。”
然而,AMD並非總是讓投資者如此頭疼。桑德斯在20世紀80年代初進入微處理器行業,為IBM製造芯片。但在90年代末和21世紀初,情況開始發生變化。常年處於二流地位的AMD,通過生產速度超過英特爾的處理器,開始創造創紀錄的利潤。
但到了2014年,那些輝煌的日子開始逝去,蘇姿豐的前任羅里·里德解雇了約四分之一的AMD員工。儘管AMD曾在當時價值240億美元的服務器芯片市場上佔據了約四分之一的份額,但在2014年降至了2%。
在成為首席執行官的第二天,蘇姿豐就在一次全體員工電話會議上鼓舞士氣:“我相信我們能製造出最好的產品。”她後來表示,或許人們會覺得這顯而易見,但公司當時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蘇姿豐的口號吹響了AMD反攻的號角,也是她三管齊下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她決定創造卓越的產品、加深客戶信任和精簡公司。蘇姿豐說:“為了簡單起見,我只安排了這三件事,因為如果是五件或十件,就很難實現了。”
蘇姿豐讓工程師們重新關注製造超越英特爾的芯片,但芯片設計師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繪製出可行的最終藍圖。AMD在服務器市場的份額進一步下降,只剩下0.5%。但研究人員在實驗室裡默默地工作。蘇姿豐說:“當時,這家公司經營狀況不佳,但天哪,他們正致力於業內最令人興奮的設計。工程師的動力來自於產品,而我喜歡保持這一點。”
蘇姿豐決定優先考慮一種名為Zen的新芯片架構。當它最終於2017年推出時,這個決定得到了回報。“它真的很棒,”她自豪地說,並補充說,Zen的計算速度比以前的設計快了50%以上。更重要的是,它向業界發出了AMD已經轉危為安的信號。到2020年發布第三代Zen時,其在速度方面已經成為市場領先者。Zen架構現在支撐著AMD的所有處理器。
隨著她的團隊引領新一代芯片的發展,蘇姿豐開始向數據中心客戶推銷這些芯片。即使在AMD沒有芯片可賣的時候,她也花了幾年時間建立人脈關係。有一次,為了吸引惠普企業公司現任首席執行官安東尼奧·內裡(Antonio Neri),蘇姿豐曾驅車四個多小時穿過得克薩斯州的冰雪暴。內裡表示:“可以說,我對AMD的老一輩不再抱有幻想,但她向我表明,她對需要做的事情充滿信心。”
與科技巨頭聯手借東風
蘇姿豐的戰略之一是與科技巨頭簽署新協議,因為這些巨頭需要大量的CPU來支持他們爆炸式增長的雲計算業務。谷歌云首席執行官托馬斯·庫里安(Thomas Kurian)表示:“對我們而言,微處理器的合作夥伴實際上有三個,分別是英偉達、英特爾以及AMD。我在加入的時候,AMD並不是我們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現在,他們是我們非常重要的合作夥伴,這全是蘇姿豐的功勞。”
去年2月,當AMD的市值首次超過英特爾時,該公司聯合創始人、現年86歲的桑德斯欣喜若狂地說:“我給我認識的每個人都打了電話!我當時神誌不太清醒,我唯一遺憾的是安迪·格羅夫(Andy Grove)不在身邊!”格羅夫曾擔任過AMD首席執行官,但於2016年去世。
蘇姿豐1969年出生於中國台灣台南,父親是數學家,曾當過簿記員,後來成為企業家。同年,桑德斯創立了AMD。當蘇姿豐3歲時,全家移民到了紐約。她選擇了麻省理工學院的電氣工程專業,因為這似乎是最難的專業。當時負責麻省理工學院納米結構實驗室的漢克·史密斯(Hank Smith)表示,對於一個如此有技術天賦的人來說,她也很擅長與人打交道。當同學之間發生分歧時,她會扮演和事佬的角色。
當聽到自己被稱為善於交際的人時,蘇姿豐笑了,並開玩笑說:“與麻省理工學院的其他人相比,似乎確實如此。我原以為沒人會說我是個外向的人,但溝通是我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蘇姿豐曾短暫在德州儀器工作,1995年被聘為IBM研究員。在那裡,她幫助設計一種芯片,使用銅電路代替傳統的鋁電路,將芯片的運行速度提高了20%。高層很快發現了蘇姿豐的才華。1999年,即銅電路技術推出一年後,時任IBM首席執行官郭士納(Lou Gerstner)任命她為技術助理。
在20年來首次接受采訪時,郭士納曾告訴《福布斯》,起初,他擔心蘇姿豐的資歷不夠,無法勝任這份工作,但很快他的疑慮就煙消雲散了。“她證明了自己是我辦公室裡最傑出的員工之一。姿豐不循規蹈矩,她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都在打破固有模式。”
那次任命讓蘇姿豐成為了一個企業轉型的親歷者,現已經成為商學院經典案例之一:復興主要依靠公司規模的優勢和專注於客戶的文化。在蘇姿豐執掌IBM的近9年時間裡,該公司市值增長了近6倍。2001年,她與索尼和東芝簽署聯合協議,將IBM的芯片植入索尼PlayStation 3遊戲機中。
剛開始時,蘇姿豐有時會擔心自己沒有資格坐在商界大佬們的談判桌前。但她很快意識到,對技術發展趨勢更敏感,讓她比普通高管有更大的優勢。2017年,蘇姿豐在母校發表畢業演講時說:“我注意到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也為哈佛的MBA碩士工作,但是對我來說並不重要。”如今,麻省理工學院新納米技術實驗室以蘇姿豐的名字命名。
年輕工程師的偶像,投資者的英雄
2011年底,時任AMD董事會成員尼克·多諾里奧(Nick Donofrio)給蘇姿豐打電話,當時她在位於奧斯汀的芯片製造商Free-Scale擔任高級副總裁,該公司現在是恩智浦的一部分。兩人共進晚餐時,多諾里奧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蘇姿豐加入AMD,這不僅是一個追求漸進式改進的機會,還是一個重新發明和創新的機會。
幾天后,蘇姿豐接受了AMD全球業務部門高級副總裁的職位。兩年後,她開始管理整個公司,成為大型半導體公司的首位女性首席執行官。她回憶起自己早年當工程師的日子:“我走進一個有大概25個人的房間,而我可能是唯一的女性。我對年輕的女工程師很感興趣,並鼓勵她們繼續從事工程工作。”
剛剛接管AMD時,蘇姿豐乘飛機前往比佛利山,親自邀請AMD創始人傑里·桑德斯與她的團隊交流。桑德斯表示,蘇姿豐的提議讓他很感動,但他最終還是拒絕了。他當時說:“現在這不是我的團隊了,這是你的。”但作為曾經的推銷員,桑德斯也給出了還價條件:一旦公司連續兩年實現盈利,他就會去拜訪。2019年,恰逢AMD成立50週年,桑德斯履行了自己的承諾。
半導體行業天才馬克·佩珀馬斯特(Mark Papermaster)曾帶領蘋果的iPhone和iPod工程團隊,在和蘇姿豐差不多同時加入AMD後,他一直密切關注著公司在她領導下重現輝煌。在蘋果,佩珀馬斯特曾為企業轉型大師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工作,後者從滅頂之災中拯救了公司,將其發展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佩珀馬斯特說:“從很多方面來看,蘇姿豐面臨的任務更加艱鉅。如果你不是創始人,你必須建立自己的信譽和願景,並把整個公司、客戶以及投資者都帶到身邊來。”
蘇姿豐帶領AMD走向成功,使她成為年輕工程師的偶像,投資者也視她為英雄。這甚至讓她變身表情包:幾年前,她使用AMD的Ryzen芯片變身超級英雄並從眼中發射激光的動畫在推特上瘋傳。在她辦公室的架子上,有一個穿著橙紅色盔甲、戴著頭盔的小雕像,這是E3遊戲大會上一位粉絲送給她的禮物。蘇姿豐說:“這可能是我的職業生涯中最有趣的時刻之一。”雖然她是推特和Reddit的忠實用戶,但她並不“熱衷於表情包,這不是我的菜!”
不擔心客戶變競爭對手
如今,蘇姿豐已經讓AMD煥發新生,她把目光投向了一個高度競爭的市場,以確保公司的未來。而與此同時,英偉達聯合創始人兼CEO黃仁勳在努力使他的公司成為人工智能算力的首選供應商。
黃仁勳是蘇姿豐的遠親,他看到了向ChatGPT等人工智能項目出售芯片是千載難逢的巨大商機。由於需求激增,英偉達的股價已經飆升至歷史最高水平,預期市盈率約為64倍,幾乎是AMD的兩倍。伯恩斯坦分析師史黛西·拉斯貢(Stacy Rasgon)表示:“這也是投資者關注AMD的原因,他們希望獲得價格更親民的英偉達。或許這個市場足夠大,他們不需要太激烈的競爭。”
蘇姿豐有這想法,她希望通過每年更新芯片,提升AMD的地位,與英偉達H100芯片一較高下。在她的領導下,AMD的研發支出增加了近四倍,達到50億美元,幾乎相當於她上任時AMD的全部收入。
蘇姿豐力挺美國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新超級計算機項目,它在2022年建成時是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每秒可進行一百億億次計算,也是AMD人工智能芯片的完美展示。此外,蘇姿豐還推出了MI300芯片,它融合了CPU和GPU以對抗英偉達的新超級芯片,並預計將於今年晚些時候發貨。
蘇姿豐還始終在通過收購來對抗英偉達,比如在2022年斥資488億美元收購了賽靈思,一家生產可編程處理器的公司。這有助於加快視頻壓縮等任務的速度。該交易的一部分是,賽靈思前首席執行官Victor Peng成為了AMD的總裁和人工智能戰略負責人。
除了英偉達,AMD還面臨著其他新出現的威脅:該公司的一些客戶已經開始自主研發芯片,旨在減少對半導體巨頭的依賴。例如,亞馬遜在2018年為AWS業務設計了一款服務器芯片。谷歌花了近十年時間開發自己的人工智能芯片,名為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s,張量處理單元),以幫助“讀取”其街景攝像頭拍攝到的標誌名稱,並為該公司的聊天機器人Bard提供動力。就連Meta也計劃開發自己的人工智能硬件。
針對客戶可能成為競爭對手的趨勢,蘇姿豐並不擔心。她表示:“這很自然,企業在尋求提高運營效率的同時,也希望自己製造組件。但如果沒有AMD幾十年來積累的技術專長,他們只能做到這麼多。我認為,我們的任何客戶都不太可能複制整個生態系統。”
在人工智能芯片市場上,蘇姿豐佔據了有利地位。但她很清楚,轉型可能很快就會演變成衰落。她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以確保AMD繼續保持領先。她說:“我認為AMD還有另一個階段。我們必須證明我們是一家優秀的公司。我想我們已經做到了。再次證明你是偉大的,你為世界做出了持久的貢獻,這些對我來說都是有趣的問題。”(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