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腦谷”崛起獨角獸連夜誕生投資人試圖復刻下個OpenAI
“最近對於AI項目,我們老闆現在下的指令就是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投資人Lucas對矽星人說道。近幾個月來,為了接觸更多有關生成式AI的前沿技術和優秀項目,他頻繁往來於中國和美國的辦公室,稍有空閒也在惡補AI相關知識。
科技公司卷大模型,投資圈不得不跟著卷。自從ChatGPT出現之後,AI從投資寒冬一下就被拉進了狂熱區。過去幾年流向Web3、元宇宙的資本潮水迅速掉頭,湧向人工智能。錯過了OpenAI之後,大家都在瘋狂尋找著下一個能改變世界的AI公司。
在當前這一股強勁的投資熱潮下,除了各大科技公司的開始紛紛All in AI之外,在矽谷,生成式AI領域的年輕開發者、初創公司們也開始湧向位於舊金山市中心的Hayes Valley社區,一個由AI驅動的全新“腦谷(Cerebral Valley)”正在崛起。
熱錢湧入,AI創業公司“野蠻生長”
AI領域的融資現在究竟有多火?
根據研究公司PitchBook的數據統計,2018年,當OpenAI首次發布初始版本GPT模型時,整個生成式AI領域的全年融資總額只有區區4.08億美元,在去年ChatGPT發布之後,2022年的這個數字攀升至45億美元。而到了今年,僅僅只是第一季度,生成型AI領域的創業公司就已經宣布了約116億美元的交易資金,涉及46筆交易。
分析師預測,按照當前的趨勢,今年全球生成式AI領域的投資將輕鬆高於去年的數倍之多。
圖片來自Picthbook
AI項目全線翻紅,從過去的項目追著資金跑,變成瞭如今眾人追著項目跑,有時創業者甚至僅靠一個不成型想法,就能引得投資人們競相砸錢,項目估值暴漲。
比如,兩位Google前AI研究員Niki Parmar和Ashish Vaswani此前在2017年共同撰寫了一篇有關Transformer深層模型架構的論文,曾在業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而當今年年初,投資機構們聽到他們要離職Google想要獨立創業的風聲時,就全擠破頭地找上門。他們在沒有商業計劃書、沒有明確產品想法、甚至還沒有給公司取一個名字的情況下,就接到了數筆投資,公司估值已經達到了5000萬美元。
再比如軟件開發者工具的開源庫LangChain在還沒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就以5000萬美元的估值完成了1000萬美元的融資,接著僅僅幾週後,紅杉資本又領投了約2000萬美元,讓LangChain的估值暴漲四倍達到2億美元左右。
在當前的投資寒冬下,生成式AI成為了異軍突起、逆勢爆發的融資板塊,不僅引得AI的研究者們紛紛下海,以前其他賽道者的創業者們也都紛紛轉向。
其中一個很明顯的轉變是,很多之前Web3、元宇宙的信仰者們開始轉信AI。去年如日中天的各種Web3大會今年的參會人數銳減,各種討論群現在似乎都無縫變成了AI群。
“我接下來準備做AI方面的產品創業,目前已經有投資人有意向願意給我們投資了。”一位此前做元宇宙創業並拿到了數百萬美元投資的創業者最近告訴矽星人。但當矽星人問及做哪方面的產品時,他表示目前還沒有想的非常清楚,但肯定是AI方向。
至於這突然的轉向,他表示一方面是因為現在元宇宙太難拿到融資,原來的產品想要進一步發展面臨的阻礙太大,另一方面是看好AI技術在接下來幾年的商業化應用,認為未來的發展潛力更大。
“現在AI的預期肯定要比Web3、元宇宙更強,據我所知,就算不完全轉去做AI,大家現在也在想方設法地把現有產品跟AI搭上邊。”
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至今,AI領域的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根據Crunchbase的統計數據,過去6個月,全球AI創業公司種子輪及以前的融資比例達到了約70%,很多獲得投資公司都是新成立,技術和產品還尚未發布或者得到檢驗。
數據來自於Crunchbase,矽星人製圖
矽谷的AI新據點——“腦谷”(Cerebral Valley)
投資者們迫切想要押寶AI領域下一項重大技術,創業者們都在希望成為下一個OpenAI。而在矽谷,這一股AI投資和創業的浪潮尤其猛烈。
最近幾個月來,各種大大小小的關於生成式AI的聚會、活動和會議在矽谷召開,空氣中瀰漫著一股興奮的情緒,讓人感覺像是回到了移動互聯網初期的創業熱潮中。而位於舊金山市中心的海斯谷(Hayes Valley)逐漸成為了AI領域年輕的開發者與創業者們最聚集的地區。
隨著越來越多的AI黑客屋(hacker house)出現在這個區域,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創業者和投資人和各種各樣的AI活動和會議也開始被放在了這個區域之中。於是在舊金山年輕的AI科技社群中,人們最近給Hayes Valley起了個綽號——腦谷(Cerebral Valley)。
圖片截自於Google地圖
黑客屋在矽谷已經有數十餘年的歷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黑客屋是矽谷經典的車庫文化的一種延續。創業者們聚集在”黑客之家”,大家共同生活工作、交流技術、激發靈感和尋找志同道合的伙伴,進而催生了眾多科技創新型公司。
而如今在Hayes Valley 的各種“黑客屋(hacker house)”中,人們的活動都圍繞著AI展開,分享會、交流活動、黑客馬拉松都在這個小範圍的社區中舉行,在吸引了越來越多行業內從業者的目光,投資者們也開始在Hayes Valley中積極尋找潛力股。
比如投資多家生成式AI企業的風投公司NFX最近就在Hayes Valley配備了一個有著紅色牆壁的秘密酒吧,並將該場所的車庫改造成了一個帶舞池的活動空間,不定期邀請AI開發者們聚會。一些投資者們認為AI是一個非常需要強聯繫的領域,公開表示如果你在舊金山、特別是在Hayes Valley進行AI創業,將佔據絕佳的優勢。
圖片來自Bloomberg Beta投資人Amber YangTwitter
今年三月,人們還首次以Cerebral Valley的名義在Hayes Valley舉辦了一次邀請制的AI峰會。在參會者名單上,我們既能看到如Hugging face CEO、Runway CEO、Stability AI CEO、Anthropic主席等最近AI領域最炙手可熱的一些創業者,同時還有紅杉、Founders Fund等一批矽谷頂級風投的身影。越來越多領域內的AI 活動開始把“腦谷”作為舉辦地。
科技巨頭站台,新晉AI獨角獸們開始“搶地盤”
在技術和資本的雙重推動下,創業者潮水般湧入的同時,AI領域的創業公司也在迅速成長。
根據CB insights的數據,截至去年年底,全球生成式AI領域的獨角獸才只有OpenAI、Hugging Face、Lightricks、Jasper、Glean和Stability AI等6家公司,但到了今年5月初,生成式AI獨角獸公司數量已經達到了13家。也就是說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生成式AI獨角獸公司的數量就翻了一倍。
但從目前這13家生成式AI獨角獸企業的地域分佈來看,雖然全球性特徵較強,但矽谷仍然最為集中的地區。除了Cohere的總部位於多倫多,Hugging face、Runway和Glean位於紐約,Lightricks位於以色列,Jasper位於德州奧斯丁,Stability AI位於倫敦,其餘6家都來自於矽谷地區。
而在這些獨角獸的背後,很多都有著巨頭的身影。其中,眾所周知的有微軟、OpenAI的王炸組合,此外,Google、亞馬遜、蘋果等科技巨頭們也都在迅速採取行動,以自研+投資的方式擴張著自己的AI領地。
截至2023年5月8日,生成式AI領域獨角獸名單
比如Google除了在加速發展自家的PaLM大模型和聊天機器人Bard之外,今年以來,還連續向OpenAI的最大競爭對手Anthropic注資。2月份剛投完3億美元,上週又參與了Anthropic 4.5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據華爾街日報看到的投資者演示材料,Anthropic預計將在未來兩年內籌集至多50億美元的資金,以推進其大語言模型Claude與ChatGPT的競爭。
亞馬遜這邊也沒有閒著,一邊忙著組建生成式AI團隊和基於AWS推出自家的大語言系統Amazon Bedrock,另一邊亞馬遜也牽手Hugging Face,為Hugging Face在AWS上構建與ChatGPT、Bard等語言模型競爭的產品BLOOM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蘋果雖然最近在AI投資上並不高調,但也在悄悄收購一些AI的初創公司。比如在今年2月就買下了位於加州的AI算法公司WaveOne,目前其產品已經在蘋果多個機器學習業務的線上工作中。據統計,在過去幾年中,蘋果所收購的AI初創公司的數量在科技巨頭中居於首位。
除了科技巨頭之外,紅衫、A16Z、軟銀等大型投資資金也在紛紛押注這些頭部AI初創企業,成為他們的幕後的“金主”和話事人。
對於這些正在崛起的AI“新貴”們來說,要想進一步發展都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訓練大型AI模型的成本太高。根據研究機構EpochAI最近的一份報告,由於互聯網上的數據量不斷增加,到2030年,訓練生成式AI運行的各種機器學習模型的平均成本可能會增長到5億美元。
但截至目前,大部分AI初創公司都還沒有找到清晰的盈利路徑。相較於巨額的運行成本,現有產品帶來的收入只是杯水車薪。因此,這些AI企業想要壯大就不得不依賴大量的資金和應用支持,而從這個角度來看,AI之戰可能未來終將會是一場巨頭間的遊戲。
不可否認,我們正在經歷一個重要的技術拐點。生成式AI就像是一場淘金熱,在資本的助推下,一些偉大的產品和公司在這一波熱潮中蓄勢待發。
但與此同時,就像過去很多的概念炒作一樣,大量初創公司和資金的入場也在猛烈攪亂著AI商業化應用的池水。只有當大浪淘沙之後,我們才會真正見證一些AI巨頭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