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散手機隊伍,老愛吹牛的董明珠清醒了?
格力最近的日子不太好過。前腳剛因分紅不及預期導致市值蒸發約220億元,後腳被視為董明珠“接班人”的孟羽童又從格力離職。這不,才消停沒幾天,格力又傳出手機團隊解散的消息。據多家媒體報導,格力電器已解散手機核心團隊,之後大概率不會再做手機了。
但有意思的是,事後不久,格力方面又對媒體回應稱,手機研發在持續進行中,TOSOT G7是格力第六代手機,歡迎進入“格力董明珠店”選購體驗。
曾幾何時,董明珠曾就格力的手機業務大放厥詞,比如“格力要做手機分分鐘滅掉小米”,“相信格力手機一定會成功”等等。
可從現實的狀況來看,格力手機不僅沒有打敗蘋果和小米,甚至已經成了“手機界的一個笑話。”
格力的手機業務,全靠董明珠吹起來
早在2015年,格力就開始與手機結緣。
在一場大學演講活動上,格力董事長董明珠突然宣布格力手機已經推出,並稱自己正在使用。在2015年6月1日舉行的格力電器股東大會上,董明珠正式宣布格力手機開賣,但是數量有限,售價為1600元。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格力手機業務最早在珠海組建,曾被看作是格力的明星項目,格力聲稱將要投資幾億,還高薪從金立、聯想挖來了一大批手機人才。
2019 年左右,格力將核心團隊搬至深圳。深圳團隊包括開發、測試以及行政人資部門,高峰時期有接近100 人。但從去年開始,深圳團隊逐漸解散,到2022年中期還剩40餘人。
至於傳統家電出身的格力為什麼要做手機?其實和當時智能家居的風口相關。隨著5G和物聯網時代來臨,智能手機被視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流量入口,也是智能家居控制和人機交互的中心。
作為中國家電行業大佬,格力也想要擁有屬於自己的物聯網入口,於是拿下智能手機業務就成為不可缺少的一環。在公司年報中,格力對手機業務的描述也是:“搶先爭奪智能家居入口,成為連接各個家電設備並蒐集數據的平台。”
為了給格力手機造勢,董明珠充分發揮自己的營銷才能,給外界演繹了什麼叫“蜜汁自信”。董明珠在各個場合毫無節制地吹捧格力手機,比如“格力的手機三年不會壞”、“格力手機不比蘋果差”、“格力要做手機分分鐘滅掉小米”……
但是,董明珠的做法卻實在不敢恭維。很多承諾不能落地,實際與宣傳不符,讓消費者有種摸不著頭腦的感覺。
就拿工廠方面,董明珠曾說手機由格力研發製造,拒絕貼牌生產,但結果格力手機卻由OEM代工企業龍旗所設計,並由深圳卓翼代工生產,實在是戲耍消費者。
手機業務不行,格力踩了哪些坑?
“格力要做手機,分分鐘的事情,銷量做到1個億。”
要不總說人不能吹牛呢?格力手機後來的發展與董明珠的期望相去甚遠。
造手機8年了,直到現在格力也沒有公開透露過格力的手機銷量,在格力的歷年財報中,手機業務更是像不存在一樣,鮮少出現。筆者在格力的淘寶官方旗艦店中發現,格力推出的第一款5G手機大松G5折後價在2959元,月銷量則顯示為0。
而且,格力的手機已經很久沒有迭代過了,最近的一次新品發布是在2021年,兩年沒有新品發售,這讓格力的存在感變得更弱了。
銷量慘淡,甚至可以說是無人問津。為什麼格力手機會這麼慘呢?
首先,是格力手機確實沒趕上好時候,格力入局手機業務時,已經是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長的尾聲,也就是說,格力手機錯失了整個手機市場增長階段的紅利。
縱觀中國及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2016年都是一個高點。當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增幅大幅降低至2.49%,並從2017年開始連續下滑,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的下滑速度,更是顯著高於全球水平。
其次,格力的手機本身缺乏競爭力。有不少網友吐槽格力手機“配置低,售價高”、“妥妥的智商稅”。
確實,在配置上,格力手機落後同行不少。比如,1600元的格力一代,搭載4核處理器,200萬前置攝像頭,而當時的熱門機型Note2使用8核64位,5.5英寸1080P,1300萬像素,售價僅799元。
以格力最新款的手機TOSOT G7來看,大松G7的價格區間為2959-3099元,跟同等價位的其他手機相比,無論是從外觀、處理器還是攝像頭配置上,沒有一處佔優勢。簡單來說,格力只有一個倔強的“中高端手機”定位,但是卻沒有一款能配得上這個段位的手機。
最後,格力手機的運營團隊不夠專業。格力之前沒有做手機的基因,完全是靠資金實力完成在手機產業鏈上的採購、組裝。但隔行如隔山,手機市場已經不是十幾年前那樣,只要貼上一個牌子就能大賣,董明珠及其團隊小看了做手機的難度,這也造成格力手機先天畸形。
董明珠曾說過一句話,“格力手機用三年不壞”,這很明顯地反應出格力決策層認為手機和空調本質上是一樣的。
但事實上,空調是屬於耐用品,消費者更注重質量,十年八年不壞對消費者來說確實有莫大的吸引力,但手機卻屬於更新換代更快的個人消費品,消費者俱有喜新厭舊的特性,手機廠商需要不斷通過技術創新迎合多變的市場趨勢,也需要更強有力的營銷投入和適應時代營銷模式,才能留住消費者。
但很顯然,格力並沒有做到這幾段。在營銷上,格力手機並不像小米、OPPO、華為等手機廠商一樣熱衷於請各路代言人坐鎮,反而將營銷點放在董明珠個人“話術”上。甚至格力手機剛推出的時候,開機動畫還是董明珠的頭像和個人寄語,這無疑是高估了董明珠的個人魅力。
在渠道鋪貨上,格力手機也是行業內獨一份的奇怪,不走尋常路。一般的手機廠商發布手機新品後,都會在線上線下渠道鋪貨,包括線上的京東、天貓等第三方電商平台以及線下實體店或者合作渠道商。
但格力手機在最初卻選擇重點在格力“董明珠店”的線上平台和線下門店鋪貨。有一位經銷商曾透露,格力甚至8年時間內連自己的專業銷售渠道都沒有,手機都是在格力空調專賣店內銷售,或由格力員工內部銷售。
總而言之,一無專業運營團隊,二無過硬手機技術,三失發展良機,格力手機的失敗,似乎早就是個定局。
多元化受挫,格力“老矣”
在商界,任何事情都會有引發連鎖反應。如今格力手機團隊解散的消息,也被外界視為格力多元化受挫的象徵性節點。
這些年來,格力一直致力於多元化轉型,除了手機業務之外,格力還涉足過智能裝備、小家電、新能源汽車、芯片,直播等行業,但結果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就拿直播來說,董明珠為了給直播造勢,親自挖來了小網紅孟羽童,還給她安上“董明珠接班人”的名號,讓這個年輕姑娘一下子火遍全網。但是,孟羽童並沒有給格力直播業務增色多少,反倒是孟羽童與董明珠分道揚鑣的狼狽結局,讓格力多了一條負面新聞。
這還不算什麼,最糟糕的是,董明珠還曾投資過鋰電池技術方面有所創新的珠海銀隆,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但如今珠海銀隆卻陷入債務風波。財報數據顯示,珠海銀隆2022年度淨虧損達到19.05億元,淨資產從年初的21.47億元縮水到2.37億元。
格力拿著錢到處投石問路,折騰的業務雖然多,但都沒什麼起色,直到現在,格力依然未能打開多元化業務。
目前,格力的主營業務還是靠空調。根據2022年財報顯示,格力的空調營收佔比從前一年的70.11%升至71.36%。反觀美的,2022年的空調業務,只占到總營收的43.8%。
和同行相比,格力正在掉隊。2022年財報顯示,格力的營業收入為1901.51億元營收,比美的少了1555.58億元,比海爾智家少了553.63億元。2022年格力電器實現總營收同比增長0.26%,在美的、海爾、海信、TCL五家企業裡排名倒數第一。
更糟糕的是,同行正在跳出製造業格局,而格力卻依然原地踏步。美的早已大步邁出傳統的家用電器,向綜合科技集團邁進,向工業自動化、智慧交通、樓宇科技甚至高端醫療器械佈局;海爾選擇走大生態物聯網的道路,開啟了全新的生態品牌戰略;而格力能拿得出手的,除了空調,就還是空調。
在董明珠的眾多金句中,有一句話讓人難忘。她說,“我從來沒有失誤過,我永遠是對的。”
憑藉鐵血手腕,帶著格力打成了家電巨頭,董明珠確實有過人之處,她擅長銷售與渠道領域,但是在商業發展與前景上,依然是短識的。
手機業務受挫,希望能讓格力警醒,董明珠會錯,而格力也不再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