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姿都管不了AIGC了平台怕也難
挑戰可能真的來了。平台開始按不住AIGC了。最近兩天,先是真的孫燕姿發文“原諒”了AI孫燕姿,然後AI又在美國鬧出一個大新聞。美國當地時間5月22日,有一幅“五角大樓附近發生爆炸”的圖在社交網站上傳播。一時間全網震動,甚至美股還為此小跌了一下。
圖:依照(目前還不成型的)AI傳播道德,這裡只放一張被打過叉的原圖
事件經過一天時間的發酵,現在我們知道:圖片是AI合成的。假消息的源頭之一是Twitter上一個叫作“Bloomberg Feed”的賬號,原推的附文煞有介事地說:“華盛頓特區五角大樓建築附近發生巨大爆炸。——初步報導”。
這次的假新聞風波,意味著Twitter的內容監管沒能兜住AI內容風險。而且這不是個案,隨著AI內容生態的萌發,平台的監管問題正逐一顯露出來。
Twitter的難題
“五角大樓附近發生爆炸”事件在爆發的幾小時內,就經歷了幾輪發酵。
根據各方考證,假消息的源頭不止一個,最早的發佈時間可以追溯到當地時間早8點42分。最原始的圖在上午10點多被一些藍標賬號撿起來,配上“五角大樓附近發生爆炸”之類的圖再度發布。其中,前面那張圖中的發布者@Bloomberg Feed看起來最為可信,因為名字中含有Bloomberg(彭博社),並且獲得了Twitter的藍標認證。但其實該賬號和彭博社毫無關係。
消息發出來之後,好幾條原推都被數百萬人看到,被其他的藍標認證用戶轉發,甚至被印度和俄羅斯帶著Twitter“金標”的正規媒體賬號。
早上十點多,美國股市也發生了小幅下跌。很多分析人士認為,這是該圖片引發的市場恐慌。
圖:當地時間5月22日的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行情。在10點之後發生了小幅下跌
不過很快,網民掀起了對該消息真實性的討論。首先,雖然很多最早發出來的推都說這是在五角大樓附近,但是照片上的樓並不是五角大樓。另外,照片裡面路燈是歪的,並且柵欄與周圍景物的遮擋關係也不很寫實。
圖:AI偽造圖的細部。雖然像素不高,但還是看得出物體之間的穿插、遮擋關係非常不自然
到了10點40多,圖片引起了官方的注意。當地的消防機構首先闢謠說,當地沒有爆炸發生。之後陸續又有別的組織出面闢謠,公眾才確認這則消息為假消息,並且照片是AI生成的。
塵埃落定之後,一些網絡輿論的矛頭開始指向Twitter的藍標政策。在馬斯克收購Twitter之後,改變了藍標用戶的認證方式。在此之前,藍標是免費授予經過身份認證的機構和名人的。去年11月,馬斯克把藍標政策改成了“付費+認證”的形式。但是,新的認證方式十分的不透明,被解讀為“拿錢買認證”。本次“五角大樓爆炸”假新聞事件也進一步印證了,馬斯克掌管下的Twitter,認證制度存在重大缺陷。
不過,這真的只是認證的問題嗎?
國內“AI內容監管第一槍”?
輿論對本次“五角大樓爆炸”假新聞事件的問題意識,盯住的是Twitter的“藍標認證”制度,因為“藍標”意味著賬號是由真實、負責任的人或組織運營的。這實際上的訴求在於“AI的使用者不能脫責”,這是目前針對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監管的一種典型策略。
同樣,像微信朋友圈、微博這種即時分享類型的平台讓每個人都成了新聞資訊的發布者。那麼,每個發布者為自己發布的信息負責,這一治理原則在這些平台強化AI內容治理時也被延續了下來。
在“可追責”的考慮之上,一些平台開始考慮給AI內容加標識,以防止觀者混淆AI生成的內容與真實內容。5月9日,抖音祭出了被稱為國內“AI內容監管第一槍”的舉措,要求創作者給AI視頻內容打上“AI生成”的水印。
圖:抖音規定的“AI生成”水印樣式。圖片截取自《抖音關於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標識的水印與元數據規範》
但眼下,隨著AI內容生態的演化,我們可以得出一些新的判斷:說抖音的舉動是“AI內容監管第一槍”,可能誇大了其行業意義。
AI水印政策與抖音自身的屬性有關。抖音的內容本質上是一個博眼球、爭流量的注意力生意,所以抖音理應更關注為了爭取流量而不顧道德原則的AI內容。把AI內容在明顯的位置標出,或許能減少類似Twitter這次事件,有人把AI虛構的圖當作真實圖像來傳播,造成意料之外的麻煩。
類似地,抖音平台要阻止用戶利用AI生成的劣質內容來衝流量。所以抖音禁止了單純讀文案帶貨的虛擬人直播。這些虛擬人主播可以永不停歇地一直播,並且可以被低成本複制,同時用多個賬號播出,但是它在視覺、文案、表達上都十分粗製濫造。這種內容對於抖音的問題在於,用大規模低質量內容衝流量,沖淡平台上的優質內容。
抖音的一些AIGC治理舉措,其出發點還是抖音平台自身的一些特徵。抖音對AIGC的問題意識不一定是普適的。
監管重點的分化
在邏輯不同的內容平台,例如B站這種看重用戶創意的平台,AI內容治理又是另一個樣貌。
3月30日,B站董事長陳睿在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放出豪言,說B站是目前AIGC內容質量最高、最豐富的平台。果然不久之後,“AI孫燕姿”就在B站火了。
純從內容上說,“AI孫燕姿”是比較原始形態的AIUGC,即“AI輔助用戶生成內容”。它是AI內容的另一種樣態,甚至可能是未來AI內容的主流樣態。和抖音對“用AI虛構內容博眼球”的擔憂不同,AIUGC內容拼的依然是創意,這是UGC/PUGC生態的延續。只不過,正如“AI孫燕姿”所暴露出的問題,AIUGC目前暴露出了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重大缺陷。
在“AI孫燕姿”這件事上,B站不曾站出來表達自己的監管立場。倒是孫燕姿本人被炸出來,對“AI孫燕姿”表達了一種“無奈地寬恕”態度。孫燕姿的原話是:“我的粉絲們已正式改換門庭,接受我就是一名冷門歌手的事實,而我的AI角色成為了目前的頂流。我想說的是,你跟一個每幾分鐘就推出一張新專輯的人(虎嗅注:指AI孫燕姿)還有什麼好爭的。”
雖然孫燕姿個人很慷慨大度,但是AIGC的知識產權爭議仍在。“AI孫燕姿”爆火之後,有人又提起了“數字水印”技術。簡單講,這種技術是在圖像、聲音、數據等載體上加標記,這些標記是人看不到、聽不出的,但可以用技術手段識別,並且在原始版權素材被改動之後,依然可以識別出其中的版權標記。這種技術頗受看好,但其規模性的落地尚需時日。
但總之,B站這類重創意的內容平台,或許能在AIGC的某些元問題上壓過那些重流量的內容平台。正如Pinterest——知名的創意分享平台、“設計師之友”——的首席執行官Bill Ready近期在評論AIGC時多次強調:AI內容應該是人們生活的“調味品”(additive)而非“癮品”(addictive)。如果內容平台的核心算法原本就是讓用戶上癮,那麼AIGC會在這種算法中把人性的缺陷進一步放大。
Pinterest自身在推薦算法上,堅持探索如何推送具有創意、靈感、個性化價值的內容。這使得Pinterest對低質量的AIGC有一定的抵抗力;同時富有新意的AIUGC藝術作品開始在Pinterest上湧現。
圖:Pinterest上一位AI輔助創作者的作品目錄。他把自己利用Midjourney生成出來的近百個主題(如“科幻場景”“通靈旅程”“政治畫”“聖經風格”等)分門別類,整理成庫
圖片來源:Pinterest @Vellectrum
所以在討論AIGC平台監管的時候,也不能忽視AIGC反過來對平台的改造,以及潛在的相互成就的機會。
在較短的時間尺度上,AI內容給平台帶來一些監管上的挑戰,並且不同運營邏輯的內容平台,其AI治理重點還有分化之勢。而在遠期,AI內容或許反過來決定平台的發展前景。這個遠期趨勢,或許才是內容平檯面臨的終極挑戰。
來源:虎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