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認為恐龍是第一種理解他人視角的動物
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視覺透視,即追隨受阻目光的認知能力,在出現在哺乳動物之前大約6000萬年就起源於恐龍系。這一發現挑戰了複雜認知主要在哺乳動物中進化的觀點,並強調了鳥類及其恐龍祖先的認知能力。
當你身邊的人把頭轉向環境中的某個東西時,你很可能會不自禁地跟隨他們的目光方向。這種反應在哺乳動物、鳥類、甚至爬行動物中都可以觀察到。這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來收集關於什麼東西引起了你的同伴的注意的信息,否則你可能會錯過。然而,一個更高級的行為是跟隨某人的視線到一個最初被你的視線阻擋的地方。通過調整自己的位置,看看對方在看什麼,你就表現出對對方有不同視角的理解。這種能力被稱為視覺透視,在一歲半到兩歲的兒童中發展起來,是以後理解參考性交流和別人有與自己不同想法的基礎。
迄今為止,視覺透視只在極少數物種中被發現。主要是在猿類和一些猴子中,但也有狗和烏鴉擁有這種能力的記錄。然而,關於這種關鍵的社會技能的進化起源的知識是有限的。隆德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旨在調查恐龍中潛在的早期出現的視覺透視能力。通過對鱷魚和現存最原始的鳥類(被稱為古鳥類)的比較,他們發現視覺透視在恐龍系中的出現可能比在哺乳動物中的出現早6000萬年或更久。
圖1. 該研究的實驗設置。面板描述了鱷魚、小型鳥類(紅色叢林鳥和雅冠鳥)和大型鳥類(鴯鶓和雉雞)的實驗設置(從左到右)。(A) 實驗1的設置(仰視)。(B) 實驗2的設置(注視側面)。(C) 實驗3的設置(幾何學)。紅點描述了用於引誘演示者目光的刺激物(關於刺激物的更多信息,見材料和方法)。資料來源:《科學進展》,DOI:10.1126/sciadv.adf0405
鱷魚人是與鳥類最接近的活體親屬。它們的神經解剖學在數億年中基本沒有變化,與恐龍和鱷魚的共同祖先相似。古鳥類包括鴕鳥,如鴯鶓和長尾雉,但也包括會飛的品種。它們的大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與它們的祖先–非鳥類的準鳥類恐龍相媲美,後者的特點是像迅猛龍這樣的知名恐龍大腕。將這兩類動物進行比較,就形成了一個圍繞導致現代鳥類的恐龍滅絕系的支架。
該研究顯示,鱷魚並沒有表現出視覺透視,儘管它們確實可以跟隨目光到一個可見的位置。相反,所有被測試的鳥類物種都表現出視覺透視。此外,鳥類從事一種被稱為”回頭檢查”的行為,即觀察者回頭看注視者的眼睛,並在第一次無法在其註視的方向找到任何東西時重新追踪注視。這種行為表明了一種期望,即凝視是指環境中的一個目標。此前,這只在人類、猿猴和烏鴉中被觀察到。
古鳥類出現在1.1億年前,比具有視覺透視能力的兩個哺乳動物群體–靈長類和狗早了6000萬年。考慮到這些鳥類和它們的非鳥類祖先之間的神經解剖學上的相似性,這種技能起源於更早的恐龍血統是有道理的。然而,它不太可能出現在最遠時代的恐龍中,因為它們的大腦更像鱷魚。也許未來的研究會顯示這種能力在哺乳動物中比目前已知的更廣泛,但即使是這樣,它也很可能是在恐龍起源之前。儘管如此,視覺透視能力在恐龍中出現得更早也很正常,其中包括鳥類,因為與大多數哺乳動物相比,它們的視力更強,在歷史上依賴夜間的適應能力。只是隨著靈長類動物和某些食肉動物的出現,我們的視覺能力才有所提高。
這是又一個發現,它使人們對普遍存在的觀點提出質疑,即哺乳動物推動了複雜認知的進化,它們是其他動物應該比較的認知標準。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鳥類恐龍的神經認知能力非常突出,這可能促使人們重新思考認知的自然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