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再招“天才少年”:不限學歷、學校,薪酬5倍+
“向上捅破天,向下紮到根!”華為再次面向全球招募天才少年,讓無數人直呼“羨慕”!5月19日,華為招聘官微發布消息:華為面向全球招募“天才少年”,華為稱渴求有能力、有意願挑戰世界級難題的“天才少年”。
要求不限學歷、不限學校。在數學、物理、化學、材料、計算機、智能製造等相關領域有特別建樹並有志成為技術領軍人物。加分項為重量級科研成果/論文/專利,重點實驗室/尖子班畢業,國際頂級競賽獲獎。
華為表示,將為“天才少年”提供世界級挑戰課題,大牛導師,全球化的平台和資源,以及5+倍薪酬。
圖片來源:華為招聘官網
前有稚暉君、後有寧博宇,孟晚舟:華為最大財富是人才存儲
據了解,華為的“天才少年”計劃最早為外界所知,源於華為創始人任正非2019年在公司經營管理團隊EMT的一段講話。他稱,當年華為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次年再招200~300名。
最高年薪超200萬,華為因對“天才少年”開出高年薪也備受社會關注。據介紹,年薪分為三檔,最高檔為182萬元-201萬元;第二檔為140.5萬元-156.5萬元;第三檔為89.6萬元-100.8萬元。
此前,華為在2021年年報發布會上透露,2019年和2020年兩年時間,華為大概招聘了2.6萬應屆畢業生,其中300多人為華為定義的“天才少年”。據悉,華為很多“天才少年”都聚焦在人工智能和算法領域。
華為最為知名的“天才少年”是B站知名UP主稚暉君,稚暉君原名彭志輝,2018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目前是華為AI架構師。他發明的能給葡萄縫針的機械臂,會直行、拐彎、躲障的自動駕駛自行車,能用手臂操作電腦的桌面機器人都是社交網站上的刷屏之作。
2022年12月27日,稚暉君在個人微博上回應了從華為離職傳聞,此時,距離他正式入職華為僅過去了兩年。
而近期,另一名華為新晉“天才少年”也是一名B站up主。
據電子科技大學2月23日消息,2022年秋季校園招聘中,該校博士研究生寧博宇進入華為,成為“天才少年”項目一員,年薪百萬。寧博宇表示:“我只是一個普通學生,這次入選是我運氣比較好!因為我的研究方向和華為未來的課題高度相關。”
圖片來源:電子科技大學微信公眾號
同時,寧博宇曾獲新加坡國立大學街舞之夜冠軍獎、電子科技大學男子跳高冠軍、男子蛙泳冠軍、舞蹈大賽個人冠軍、達人秀個人冠軍等多項榮譽。據悉,寧博宇還是一名嗶哩嗶哩up主,目前擁有超過2萬的粉絲,超過600萬的播放量。“做up主起先是受時代發展的影響,我喜歡並願意去分享,自媒體平台給了我機會。 ”
據了解,華為CFO孟晚舟曾稱,華為最大財富是人才存儲、思想存儲、理論存儲、工程存儲和方法存儲,以及內部流程管理的高效,有序的存儲,這些才是財報背後,華為的真正價值。
任正非:我們強調“不拘一格選人才”
今年3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學發布了文章《擦亮花火、共創未來——任正非在“難題揭榜”花火獎座談會上的講話》,披露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對天才少年、校企合作等熱點話題的看法,並劇透了華為2022年研發投入情況。
有人提問道:“最近關注到,有位“天才少年”在公司工作兩年離開,去做機器人創業了;我有個蘇黎世大學畢業的朋友也是類似情況,他在這個領域也算頂尖的,也是工作兩年就離開了。ChatGPT、電動車、大疆無人機……很多顛覆式創新都是這種初創企業去做的。第一個問題,任總如何看待年輕人在創新創業與守成之間的差異?第二個問題,除了待遇,我們公司在製度上能不能給年輕人一些資源上的鼓勵,鼓勵大家去突破、創新,敢於挑戰?”
任正非回答,第一,進入我們公司,“天才少年”這個稱呼就沒有了,定位“天才少年”主要用於入職的定級定薪。所有新員工在三丫坡入職培訓時,到處都是張榜公佈的題目,大家要去踴躍回貼,有人會讀這個帖子,就有人來找你喝咖啡,你要認真去交流,反對意見或贊成都行。他們是在選人,這些專家有權力給你當場定級的、定工作崗位的,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很厲害的專家。如果他認為你可以培養,職級就會被定得很高,為什麼非要從最低級別開始起步呢?他也可以把你拉進他的項目組,你直接就進入大項目組了。大項目組不是指規模大,而是指高端項目組。
我們強調“不拘一格選人才”,老、中、青相結合,在開放的環境中向前滾動。年輕人最有突破能力的是25-35歲;有經驗、有資歷的人有架構能力,架構和突破同樣重要。科學技術上也有成與敗的問題,敗不餒,失敗對你來說也是一次實戰鍛煉。
第二,我們不能壟斷人才,員工想出去創業或到其他公司去,人盡其才,發揮他的價值,對國家都是有用的。過去有個電影叫《中鋒在黎明前死去》,我們壟斷人才,沒有用也扣住不放,消磨他的青春,而且還要給他發工資,兩頭不討好。我們對人才機制也有反思,比如有些人進入公司以後,沒有很好使用到他最擅長的地方,沒有發揮作用等於浪費他的青春。
人才關鍵是怎麼用。比如我們強調專家垂直循環機制,專家不能在一個崗位呆很長時間,要到前線作戰去循環。“石頭”一翻開,壓在下面的“草”就長高了,大家都看見了,這樣年輕人就不會被埋沒在“石頭”底下。專家垂直循環的目的,是讓他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去解決實際問題。垂直循環下去不一定降薪,工作組沒有級別,他可以比行政部門的級別高,他可以是“尉官”、“校官”、“少將”、“上將”……,保持他的循環,直到有合適崗位。當然,不合適的人也面臨著淘汰。沒有理論的實踐,會在盲目摸索中經歷數十次才能感覺到;沒有實踐,對理論就沒有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