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堡礁珊瑚中發現的人類衣原體表親為解決白化帶來希望
調查澳大利亞大堡礁的珊瑚微生物組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兩個共存的細菌群落。而且,他們首次發現,其中一個是導致人類衣原體的細菌的近親。這一發現提供了關於珊瑚礁健康的更多信息,並可能有助於解決珊瑚白化的問題。
大堡礁外緣的諾曼礁的珊瑚蟲。研究人員發現兩種細菌在珊瑚中共存,其中一種是令人驚訝的發現
珊瑚礁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使其成為地球上最關鍵的生態系統之一。珊瑚的生存依賴於多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和病毒。位於澳大利亞東北海岸的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和最著名的珊瑚礁系統,由2900多個獨立的珊瑚礁和900個島嶼組成,面積約為132973平方英里(344400平方公里)。
細菌在保護珊瑚抵禦病原體、循環營養、生產維生素和必需氨基酸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它們通常在珊瑚的粘液和骨架上定居,在組織中較少見到。當細菌在組織中被看到時,它們被稱為細胞相關微生物聚集物(CAMA),形成大而密集的集群。
來自墨爾本大學、湯斯維爾的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和維也納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大堡礁的Pocillopora acuta珊瑚組織中發現了兩種類型的CAMA。
第一種屬於Endozoicomonas屬,已知在珊瑚中廣泛存在。人們普遍認為這種細菌對珊瑚有益,因為它能夠產生B族維生素和抗菌化合物。
第二種細菌是出乎意料的。它被發現來自衣原體屬,其中包括導致人類衣原體(一種性傳播感染)的細菌。這是第一次在珊瑚中發現衣原體。
“我們與衣原體專家Astrid Collingro博士和維也納大學的Matthias Horn教授合作,發現這些細菌從它們的宿主那裡偷取營養物質和能量來生存,”該研究的主要作者Justin Maire說。
利用成像技術、顯微切割和基因組測序的組合,研究人員發現CAMA在P. acuta珊瑚的觸角尖端,內生菌和衣藻菌出現在不同但相鄰的CAMA中。新型衣藻類的發現以及它與內生藻共存的事實,推進了我們對複雜的珊瑚微生物組和珊瑚礁健康的理解。
Maire說:”這種細菌有可能從其他與珊瑚相關的細菌那裡獲得營養和能量,對於我們這些致力於了解珊瑚生物學的人來說,生活在珊瑚組織內的細菌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是相當令人激動的。”
全球變暖引發了海洋熱浪,導致大堡礁和世界上其他珊瑚礁的珊瑚白化。當珊瑚礁的水溫過高,時間過長時,珊瑚就會受到壓力,並將生活在其組織內的五顏六色的海洋藻類(zooxanthellae)排出,留下白色的骨架,珊瑚礁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從白化中恢復,如果它們真的可以恢復的話。
研究人員希望他們的發現將有助於利用益生菌解決大堡礁的珊瑚白化問題。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Madeleine van Oppen說:”我的實驗室的重點領域之一是開髮用於珊瑚的細菌益生菌,幫助提高它們對氣候變暖造成的熱應力和生存率的抵抗力。我們對珊瑚相關細菌的功能仍然知之甚少,這項新研究將幫助我們弄清楚益生菌是否是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以及像內生菌這樣的細菌是否最適合做這項工作。”
該研究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