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可能已經解決了失控的超大質量黑洞之謎
加那利群島天體物理研究所(IAC)的一個研究小組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哈勃太空望遠鏡最近發現的一個異常稀薄的恆星結構,可能是一個邊緣上的星系。這一發現與原來的解釋相悖,即一個逃離的超大質量黑洞在其身後留下了星星的痕跡。新的解釋發表在《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通訊》雜誌上。
最近由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的八千萬年前形成的一條神秘的恆星線索一直是一些研究小組的挑戰。它的大小與銀河系相似,這種非常狹長的結構引起了對其起源的幾種解釋。
上圖: 用哈勃太空望遠鏡觀察到的該物體的圖像。它顯示了光譜中的紫外線部分的發射。中間: 一個本地星系的紫外線圖像,該星系沒有凸起,並在邊緣觀察(IC 5249)。兩者的相似之處是顯而易見的。底部: 在光譜的可見部分觀察到的同一個星系IC 5249。這三張圖片的空間尺度是相同的。資料來源:HST
這條恆星線索可能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穿過巨大氣體雲的結果。這個想法迅速激發了天文界的想像力,因為它需要滿足一大套複雜的特殊情況。出於這個原因,一些科學小組繼續探索不同的、不那麼奇特的情況,這些情況可以解釋觀察結果。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IAC的研究人員得出結論,這種不尋常的恆星結構可以被解釋為一個沒有凸起的星系,在邊緣上看到。這種類型的星系,也被稱為薄型星系,或扁平星系,是比較常見的。IAC的研究員Jorge Sanchez Almeida是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他解釋說:”星星的運動、大小和數量符合在本地宇宙的星系中已經看到的情況。找到這個謎團的解決方案是一種安慰,新提出的方案要簡單得多。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一種遺憾,因為逃逸黑洞的存在是可以預期的,而這可能是第一個被觀測到的黑洞。”
這個”物體”和本地宇宙中的一個邊緣星系(IC5249)之間的比較:圖像(a和b)沿著軌道的強度(c和d)以及它的旋轉速度(e)。這個物體和IC5249的所有物理參數都極其相似,這支持了這個”物體”確實是一個邊緣星系的觀點。資料來源:IAC
為了支持用星係來解釋的假說,研究小組將這個神秘的結構與當地一個著名的沒有凸起的星系IC5249進行了比較,後者的恆星質量相似,並發現了驚人的一致。用IAC研究員Mireia Montes的話說,”當我們分析這個遙遠的恆星結構的速度時,我們意識到它們與從星系旋轉中得到的速度非常相似,所以我們決定比較一個更近的星系,並發現它們異常相似”。
一個星系的旋轉速度與它的恆星質量之間的關係(灰點)。這是眾所周知的圖利-費舍爾關係,它描述了星系的特徵,(它是根據觀察到的旋轉速度和視亮度來測量星系距離的基本方法)。這個物體正好位於這個關係上,正如任何盤狀星系所預期的那樣。資料來源:IAC
參與這項研究的IAC研究員Ignacio Trujillo說:”我們還研究了這個假定星系的質量和它的最大旋轉速度之間的關係,發現它確實是一個表現得像星系的星系。”他補充說:”這是一個有趣的物體,因為它是一個相當大的星系,與地球的距離非常大,而大多數星係都比較小。”
即將進行的觀測將允許對這個物體進行更詳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