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及以下女性在心髒病發作後一年內再次住院的風險幾乎是同齡男性的兩倍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支持的一項研究,55歲及以下的女性在心髒病發作後一年內再次住院的風險幾乎是同齡男性的兩倍。肥胖、心力衰竭和抑鬱症等風險因素在女性中的比例較高,很可能導致了這種差異。

研究結果表明,有必要對每年約4萬名18至55歲的美國婦女出院後的心髒病發作進行更密切的健康監測,並更好地了解不同結果背後的原因。這項研究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下屬的國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NHLBI)資助,今天發表在《美國心髒病學院學報》上。
通訊作者、康涅狄格州紐黑文市耶魯大學醫學院的心髒病專家和醫學教授Harlan M. Krumholz博士說:”我們的研究結果首次表明,55歲及以下女性心髒病發作後的再住院伴隨著某些非心臟因素,如抑鬱症和低收入,這些因素在女性中似乎比男性更常見,並與更多的不良結果有關。他也是該校結果研究和評估中心(CORE)的主任。”這項研究揭示了需要更多地關注年輕女性的這些非心臟風險因素,以幫助設計更好的臨床干預措施,改善心髒病發作出院後的結果。”
“對這些風險因素的進一步研究可以讓醫生和他們的病人專注於幫助改善婦女出院後的健康狀況,”該研究的主要調查員、CORE的調查員、耶魯大學醫學院的助理教授Yuan Lu說。

一段時間以來,研究人員已經知道,55歲及以下的女性因心髒病發作而入院死亡的風險大約是同年齡段男性的兩倍。然而,目前還不清楚女性在心髒病發作治療後離開醫院一年後是否也會經歷更高的心血管和非心血管並發症風險。
為了了解更多,研究人員分析了NHLBI的VIRGO(Variation in Recovery: Role of Gender on Outcomes of Young AMI Patients)研究的數據,該研究考察了與心髒病發作的女性和男性的結果相關的廣泛風險因素。這項研究包括了美國103家醫院的2979名患者–2007名女性和972名男性。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48歲,來自不同民族和種族的人群。
分析顯示,這些病人中有近30%在心髒病發作後第一次離開醫院的一年內被再次住院治療。這些重新住院的病人大多在出院後的第一個月內達到高峰,然後在隨後的幾個月內慢慢下降。研究人員發現,女性再住院的風險幾乎是男性的兩倍(1.65倍的風險)。
對於男性和女性來說,冠狀動脈相關的並發症–那些與血管堵塞有關的心髒病發作和心絞痛–是再次住院的主要原因。然而,女性的冠狀動脈相關並發症的發生率比男性高近1.5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肥胖和糖尿病等風險因素驅動的。
最大的性別差異表現在非心臟疾病的再住院上,女性的再住院率是男性的兩倍多(或2.10倍)。這些是由與心髒病或中風無關的事件引起的住院,如消化道問題、抑鬱症、出血和肺炎。
這些較高的非心臟疾病住院率背後的原因尚不清楚,但研究人員發現女性比男性有更高的比例傾向於認定為低收入(48%對31%),並且有更高的抑鬱症病史(49%對24%)。雖然低收入不是一個醫療措施,但由於獲得醫療保健的機會有限,它往往與健康狀況不佳有關。眾所周知,抑鬱症的風險在心髒病發作後會增加,而且可能是住院率較高的一個風險因素,部分原因是對女性的病情治療不足。然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以進一步探討這些因素如何影響心髒病發作後的不同住院情況。
NHLBI心血管科學部副主任、NHLBI婦女健康高級科學顧問Gina S. Wei醫學博士、公共衛生碩士說:”未來對心髒病發作後出院的非心臟風險因素的研究可能導致制定有針對性的戰略,以縮小這種公平差距。我們期待著這一領域的更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