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便便講述哥倫比亞安第斯山脈巨型動物滅絕的故事
在糞便中發現的真菌孢子揭示了巨型動物在哥倫比亞安第斯山脈經歷了兩次不同的滅絕”浪潮”。Coprophilous真菌孢子是體重超過45公斤的大型動物生命週期的組成部分,它們曾通過這些生物的消化系統。因此,這種孢子在沉積物樣本中的存在表明,這些大型動物曾經居住在特定的地點和時間段內。
由埃克塞特大學領導的研究人員確定,潘塔諾-德-蒙昆提瓦的大型動物的局部滅絕發生在大約23000年前,並在大約11000年前再次發生,極大地影響了生態系統。這項研究依賴於從Pantano de Monquentiva的泥炭沼澤中提取的樣本,該沼澤位於東部科迪勒拉山脈距波哥大約60公里處。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是首次在哥倫比亞進行的此類研究。
隨著生物多樣性現在處於危機之中,該研究結果強調了大型動物的消失如何再次改變維持野生動物和人類的生態系統。
共同作者Felipe Franco-Gaviria博士和Ismael G. Espinoza在Monquentiva收集沉積物樣本。
“我們知道大像等大型動物通過吃掉和踐踏植被在調節生態系統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埃克塞特全球系統研究所的Dunia H. Urrego博士說。”通過分析真菌孢子以及花粉和木炭的樣本,我們能夠追踪大型動物的滅絕,以及這種滅絕對植物豐度和火災活動的影響。我們發現,當大型動物消失時,Monquentiva的生態系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同的植物物種蓬勃發展,野火發生增加。”
真菌孢子的分析沒有顯示哪些大型動物存在,但已知在這一時期在哥倫比亞遊蕩的物種包括巨型犰狳和六米高的巨型地懶。
這些發現表明,豐富的巨型動物在該地區存在了數千年,然後在大約23000年前完全消失。
大約5000年後,巨型動物又開始在該地區生活–可能數量較少–然後在大約1.1萬年前的另一次滅絕浪潮中,它們幾乎降至零。這些局部滅絕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氣候變化和人類的狩獵是兩種可能性。研究人員甚至認為,隕石撞擊是原因之一。
第一作者、埃克塞特大學自然地理學碩士生費利克斯-皮姆說:”巨型動物消失後,蒙昆提瓦的植物物種發生了轉變,有了更多的木本植物和適口植物(那些被放牧動物所青睞的植物),而那些依靠動物散播種子的植物則消失了。在巨型動物滅絕之後,野火變得更加普遍–大概是因為易燃植物不再被吃掉或踐踏。總的來說,我們的發現表明,這個棲息地對其巨型動物種群的減少高度敏感”。
該論文的結論是,鑑於目前的生物多樣性危機,保護工作必須考慮到當地食草動物的減少對某些植物物種的傳播、對火災活動的影響,以及生態系統服務(人類從自然界獲得的價值)的潛在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