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確定了癌症治療造成心臟損傷的原因
癌症治療是一個複雜和多方面的醫學領域,儘管它已經帶來了更大的生存率,但仍然有許多負面的健康影響。科學家們現在離消除這種嚴重的副作用又近了一步,他們已經確定了血液中的蛋白質是許多癌症治療的目標,但也是導致心臟毒性的共同因素。
心臟毒性是由於某些癌症治療和藥物而導致的心臟損傷。它可能在癌症治療多年後繼續發展,並可能出現在童年時接受過癌症治療的成年人身上。這種損害使心臟更難正常泵血,並可能導致心臟衰竭。
在兒童時期接受過癌症治療的成年人患心髒病的可能性要高15倍。
倫敦大學學院(UCL)心血管科學研究所的主要作者Floriaan Schmidt博士說:”我們研究中發現的蛋白質將有助於加速未來的藥物開發,為科學家提供一個治療癌症和心臟疾病的新藍圖。這可以幫助他們對他們設計的藥物的效果更有信心–無論是縮小腫瘤而不造成其他地方的損害,還是改善心臟的泵送作用。”
該國際團隊研究了英國生物銀行的數據,評估了36548名受試者的心血管磁共振(CMR)成像,不包括那些預先存在的心臟疾病。
科學家們能夠確定33種存在於血液中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與患幾種心髒病的風險增加有關,包括心力衰竭和房顫。他們發現的是,這些蛋白質中的許多也是用於治療癌症的現代藥物的目標。
這一發現為開發能夠在不影響常見蛋白質的情況下與腫瘤作鬥爭的癌症藥物鋪平了道路,同時也為那些有較高心髒病風險的人提供了蛋白質抑制性治療。
英國心臟基金會的教授和醫療主任Nilesh Samani爵士說:”雖然在治療癌症方面取得了進展,但其中一個後果是這些藥物對心臟的損害風險。”
這項研究為開發更安全、更精細的藥物指明了方向,以便有一天,對癌症治療後出現心臟問題的擔憂可能成為過去。
該研究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