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發現最近的恆星破壞性黑洞
天文學家探測到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將一顆經過的恆星撕成碎片。這場大災難不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地球,而且它的位置和光輻射也是不尋常的,暗示著有大量看不見的這類事件的存在。

黑洞因吞噬任何過於接近的東西而臭名昭著,這包括恆星。同時,黑洞也是比你想像的要混亂得多的食客,它將物體拉長,並將物質扔得到處都是。當恆星在菜單上時,它們會發出明亮的閃光,可以在整個宇宙中看到,天文學家稱之為潮汐破壞事件(TDE)。
這些TDE被認為是相當常見的現象,到目前為止,大約有100個TDE被探測到,但是新探測到的現像被命名為WTP14adbjsh,有幾個原因是重要的。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它是目前看到的最近的事件,距離為1.37億光年。這聽起來可能不是很近,但是之前的記錄保持者是在2億光年之外,而且大多數都要遠得多。
它還來自於一個與往常不同的星系類型。大多數TDE是在相對安靜的星系中檢測到的,但是WTP14adbjsh發生在一個正在積極形成新星的星系中。這些類型的星係經常承載TDE是說得通的,因為黑洞的食物越來越多,但奇怪的是,這些探測仍然難以捉摸。
然而,新的TDE暗示了為什麼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這些恆星的死亡陣痛通常在光學和X射線光中是明亮的,但是WTP14adbjsh在這些波長中並不突出–相反,它在紅外線中是明亮的。恆星形成的星系往往是塵土飛揚的地方,所以通常的光學和X射線光會被阻擋,而紅外線卻能很好地穿透這層紗。

新潮汐破壞事件(TDE)所在的星系的圖像。左上角的紅外圖像顯示TDE在2015年閃現,而右上角顯示的是銀河系在2010-2011年閃現之前的樣子。左下角顯示的是銀河系的光被移除後,TDE本身發出的紅外光。右下角顯示的是光學光線下的星系。
科學家們並沒有專門去尋找TDE。相反,他們正在研究NEOWISE任務所捕獲的數據中的短命信號,該任務以紅外線掃描天空。在這樣做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個天體閃光,它始於2014年底,在2015年達到高峰,然後又開始變暗。在排除了超新星等其他可能性之後,乾淨的光線曲線和時間告訴研究小組這是一個TDE。
這一發現可以闡明為什麼這些事件似乎比它們應該的要少得多–天文學家一直在用錯誤的方式尋找它們。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Christos Panagiotou說:”發現這個附近的TDE意味著,從統計學上講,一定有大量的這些事件,而傳統的方法對它們視而不見。因此,如果我們想了解黑洞及其宿主星系的完整情況,我們應該嘗試在紅外線中找到這些。”
該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