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要和中國搶超級工廠?
韓國總統尹錫悅在訪美行程中,應特斯拉CEO馬斯克邀請短暫會面。雖然會面由馬斯克提出,但尹錫悅似乎是更急切的一方。根據新聞發布會的文字記錄,尹錫悅試圖說服馬斯克去韓國建廠。
尹錫悅表示,韓國擁有最高水準的製造業機器人和高級人才,是能使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實現最高效運營的國家。若特斯拉決定對韓投資,韓方將在選址、人力和稅務方面提供積極支持。馬斯克則回應稱,韓國仍然是最令人感興趣的超級工廠落戶候選地之一,相信自己會有訪韓的機會。
馬斯克與尹錫悅(右)
從目前信息來看,兩人的交流沒有帶來實質性進展。去年11月,尹錫悅就和馬斯克線上會面,討論投資事宜,兩次會面公開的內容差別不大。
但在這次會面前,今年3月1日特斯拉投資者日上,馬斯克官宣了新工廠選址——墨西哥;4月9日,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項目又落地上海,根據規劃,這座工廠明年二季度就將正式投產。
隨著國內產業升級不斷加速,中韓兩國產業從互補逐漸走向競爭,而在新能源車這個競爭最為激烈的領域,韓國企業的優勢正逐漸消失。
截至去年,寧德時代已連續五年登頂動力電池行業世界第一,且與LG新能源等韓企的份額差距還在擴大;比亞迪等本土車企的崛起,讓韓國車企在中國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尹錫悅半年內兩見馬斯克,折射出的正是韓國在產業升級轉型上的焦慮。一座特斯拉工廠或許很難讓韓國奪回優勢,但至少能在國際產業鏈地位競爭上博取一些籌碼。
01
貿易數據最能說明韓國目前的焦慮。
公開數據顯示,去年2月到今年2月,韓國連續12個月出現貿易逆差,上一次出現如此長時間的貿易逆差,還是在1997年金融危機期間。
韓國過去一年的貿易逆差,很大程度上是受能源價格上漲的影響,但如果把時間線拉長,從大趨勢上看,2018年開始,韓國的貿易順差就不斷縮小。
貿易數據的走低,意味著韓國在國際產業鏈地位有下滑趨勢。汽車和半導體是韓國兩大支柱產業,而我國台灣地區半導體產業,以及國內新能源產業鏈先後崛起,正在對韓國的貿易造成衝擊。
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在汽車和零部件上對韓國貿易逆差達53億美元。彼時中韓汽車產業差距之大,以至於有媒體稱“中國汽車產業至少落後韓國十年”,“現代為代表的韓系車讓豐田和大眾倍感威脅”。
但到了去年,韓國汽車行業反過來對中國出現了18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這波新能源浪潮下,輪到韓國企業體會焦慮的感覺。
當然,相比其他國家,韓國在新能源領域仍有優勢。韓國關稅廳4月28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韓國汽車出口額154.2億美元,同比增長41.1%,創歷史新高;出口總量達68萬輛,同比增長31.1%。
而同期,中國車企出口99.4萬輛汽車,同比增長70.6%,其中新能源車24.8萬輛,同比增長1.1倍。不論是淨值還是增速,中國汽車出口都遠超韓國。
此外,國內自主品牌入局歐洲,引起韓國媒體的關注,韓國業內認為,中國企業進入歐洲會讓當地新能源車市場競爭加劇。歐洲是韓國汽車品牌的重要市場,去年前三季度,韓國現代和起亞兩個品牌在歐洲累計市佔率高達9.9%。
02
上海臨港正嘉路,距海岸線三公里左右,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坐落於此。
這裡是特斯拉全球5座超級工廠中面積最小的一座,也是效率最高的一座。2022年全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交付新車超71萬輛,佔全球交付量比重高達54.2%,這意味著,平均每天有2000多輛新車在上海工廠組裝完成,發往世界各地。
上海工廠落成至今,不僅帶動了稅收、就業,更盤活了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產業鏈活力,加速了車企的淘汰與升級。而對於韓國的體量來說,這樣一座工廠無疑能給經濟注入活力,緩解其當下的焦慮,因此,即便墨西哥新工廠已經官宣,韓國仍要不遺餘力繼續爭取。
而正如尹錫悅所說,韓國在爭奪特斯拉工廠上,有著自己的優勢。雖然對中國的比較優勢正逐步喪失,但韓國依舊是電動化轉型上相對積極的國家。
在品牌上,現代、起亞等韓系品牌在歐美等市場認可度不低,而在電動車最重要的動力電池領域,韓國企業幾乎是唯一能和中國企業抗衡的力量,2022年,韓系動力電池廠商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的市場份額總共23.7%。雖然韓國企業的份額加起來都不如寧德時代一家,但LG本身就是特斯拉目前倚重的供應商之一。
除了目前已有配套產業以外,韓國正在新能源行業投資上加碼。本月初,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說,2027年前韓國要在新一代電池、半導體、顯示設備三大領域投入160萬億韓元(8400億元人民幣)。
此外,按照規劃目標,特斯拉要在2030年實現2000萬輛銷售目標,目前的工廠數目還遠遠不夠。而亞洲人口占全世界半壁江山,在可預見的將來,上海工廠產能也將捉襟見肘。
而放眼亞洲,配套產業鏈完整,能快速建廠開始交付的,除了中國,可能也只剩下韓國。此外,近年來,韓國新能源車相關供應鏈也在向美國遷移,韓國與美國,韓企與特斯拉的聯繫正日益緊密。
03
於情於理,在韓國建廠都是不錯的選擇,但馬斯克從不按常理出牌。
一座小小的工廠,卻能幫助中國這樣龐大的市場在新能源產業上提速,上海工廠“樣板間”的作用,讓不少希望在新能源浪潮中有所作為的國家對特斯拉工廠垂涎欲滴。
在墨西哥工廠官宣前,特斯拉就和許多國家傳出過“緋聞”,包括加拿大、印尼、印度、泰國等。
2022年股東大會上,馬斯克在回應在哪建廠的問題時,意味深長地說自己“一半是加拿大人”。此前,特斯拉收購了加拿大電池企業Hibar System。
今年2月,印尼總統維多多也自信滿滿地表示,相信特斯拉將敲定一項在印尼的投資。維多多拉攏馬斯克的方式與尹錫悅如出一轍,“我對他(馬斯克)說,如果你在印尼投資,我將給予鎳的特許權(採礦特許權)。”維多多透露。
此外,有上海工廠成功的鋪墊,中國也是有力的競爭對手,去年初有傳聞稱特斯拉將在中國設立第二工廠,瀋陽、廣州、深圳等城市陸續傳出與特斯拉的“緋聞”。但今年3月,這座新工廠最終落地墨西哥,這裡離特斯大本營美國更近。
當然,馬斯克對加拿大、韓國等國家的示好可能也所言非虛,畢竟隨著特斯拉的增長,後續還有更多的建廠機會。而對於韓國來說,想要拿下一座超級工廠,最大的競爭對手仍是中國。
雖然馬斯克去年曾表示,短期內不會在中國開新工廠,但按他估計,中國市場最終將佔特斯拉銷量的25%-30%。假如未來上海工廠擴產後的產能仍不足以覆蓋需求,那麼在國內,而不是幾百公里外的韓國再建一家工廠的可能性顯然更大。
有觀點認為,作為一家美國公司,特斯拉工廠選址可能會受地緣因素影響,然而從剛剛落地的上海儲能超級工廠項目來看,地緣風險是馬斯克投資決策的影響因素之一,但成本和效率才是核心。在此背景下,哪裡的供應鏈更完善、成本更低、政策力度更大,哪裡就能贏下“特斯拉爭奪戰”。
來源:字母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