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發現罕見3後1王白蟻巢數量多達百萬:蟻后有多能生?
近日,浙江象山赤坎水庫,專業的白蟻防治人員在大壩上發現了一個巨型白蟻巢穴。據工作人員表示,挖出來的巢穴直徑約有80厘米,最深之處在地下4米。主巢附近有15個副巢,地下情況盤根錯節很是複雜。巢穴中有3個蟻后1個蟻王,蟻后體長約5cm,體型肥碩,目測已經存活10年以上,其他成員預估數量可能超過百萬。
大自然中,像白蟻這樣社會性動物有很多,例如螞蟻和蜜蜂。然而,仔細比較就會發現螞蟻家族中,只有蟻后沒有蟻王,且單後製多,多後製少。
為什麼白蟻家族如此特殊,不僅有多位蟻后,還有蟻王呢?蟻后又是如何從幾毫米長到幾厘米的呢?它又是如何建立整個白蟻王國呢?
白蟻的家族成員有哪些?它們是如何形成的?
在大多數螞蟻家族中,典型的角色是:蟻后、雄蟻、工蟻和兵蟻(部分種類才有兵蟻),而白蟻家族比螞蟻家族要復雜得多,主要有蟻后、蟻王、工蟻、兵蟻和若蟻。
白蟻家族的原始創始人是蟻后和蟻王,而它們的選拔則需要經歷“婚飛”儀式。
那時候雌蟻和雄蟻長著2對發達的翅膀,每年4-6月之間,這些長著翅膀的白蟻就會離開巢穴去尋找另一半。
婚飛,和我們常說的“相親大會”差不多,看對眼的雌蟻和雄蟻就會找一個合適的地方,然後挖一個足夠大的坑,作為婚房,等把所有出口都關閉後才開始交配。此時,身上的翅膀已經去掉了,之後它們的一生都將在這個地方度過,也不會再挪窩了。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螞蟻和白蟻的不同之處。
螞蟻家族中,蟻后交配一次,就可以終身繁殖,因此雄蟻交配後就會死亡,而白蟻中的蟻王壽命長達1-4年,它和蟻后一起常埋地下巢穴,多次交配,才建立了龐大的王國。
婚飛後,蟻后開始產卵。早期整個王國就只有蟻王和蟻后,怕照顧不過來,首次產卵一般只有10-20個。在它們長大之前,蟻王保衛蟻后照顧。
長大後,這些小卵就會發育成工蟻和兵蟻。兩者各司其職,工蟻負責巢穴裡所有勞作,例如尋找食物、挖穴、餵養蟻后蟻王、打掃、照顧卵等等,而兵蟻則是接替蟻王,負責保衛整個巢穴的安全。
不同的職能,外形差異也很大。
常看到那些白色的小小的白蟻是工蟻,也是巢穴中成員數量最多的,至少在80%以上,其次是兵蟻,大約佔5%。
兵蟻也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上顎兵,頭非常大,上顎發達,像一把大叉子,可以和入侵者對抗;另一種是像鼻兵,上顎特化成一個類似吸管的孔,可以分泌出一些有害物質來擊退入侵者。
最初的3-5年,為了快速壯大,蟻后產的卵幾乎都只發育成兵蟻和工蟻。
一般來說,兵蟻和工蟻是不能繁殖的,為了應對突發情況,等巢穴發展穩定後,蟻王和蟻后就會儲備備用的“王和後”。
和螞蟻不同的是,白蟻的發育需要經歷卵、若蟲和成蟲。
若蟲就是未成年的白蟻,它有很強的發展潛力,可以發育成有翅膀的繁殖蟻,也可以發育成兵蟻和工蟻,這都是由蟻王和蟻后通過信息素來控制的。
蟻王蟻后死亡,下一代的王和後如何選拔?
一般來說,蟻后會比蟻王長壽很多,蟻王壽命在1-4年,蟻后最長可達30-50年。為了長遠考慮每個發展成熟的白蟻家族是會配備繁殖型白蟻,而且不止一個。
白蟻家族中,蟻后、蟻王、若蟲、工蟻和兵蟻,其中只有兵蟻完全不育,其他幾種白蟻都有繁殖能力。
若蟲可以發育成2種繁殖者,有翅和無翅。有翅膀的就是要飛出去婚飛自己建立巢穴的,無翅膀的,則可以在不經過婚飛階段的情況下成為繁殖型白蟻,直接待在巢穴中以備後用。
工蟻中也有真工蟻和偽工蟻之分,白蟻的後代都是通過交配產生的,有雌雄之分,因此在特定情況下,偽工蟻也是可以發育成繁殖型白蟻的。
總的來說,當蟻后或者蟻王死亡後,另一半會分泌信息素,備用的繁殖型白蟻就會發育成初級繁殖體,接替蟻王或蟻后繼續繁殖。值得一提的是,有的白蟻蟻后還可以通過孤雌生殖的方式,產生備用蟻后。
螞蟻和白蟻有什麼不同?
雖然都叫“蟻”,但本質上存在很大差距。
螞蟻是有翅亞綱膜翅目蟻科,而白蟻是有翅亞綱等翅目白蟻科,科學家認為,在親緣關係上,白蟻和蟑螂更為相近,螞蟻更像蜜蜂。
在種群的發展中,也有很多不同之處:
1、白蟻是不完全變態類昆蟲,有若蟲階段,而若蟲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而螞蟻屬於完全變態昆蟲;
2、螞蟻中蟻后和雄蟻交配後,雄蟻立馬死亡,接下來都是靠蟻后單方面繁殖壯大,發展的後代中,工蟻都是雌性,雄性則是未受精的單倍體直接發育而來;
而白蟻,初代創始人是蟻王和蟻后,兩者形成了終生的一夫一妻制(種群比較大的,是多後製),一起繁育後代,後代性別有雌性和雄性,條件合適,就可以發育成備用的繁殖型白蟻。
蟻后,榮耀背後的悲哀
很多人羨慕蟻后的幸福生活,飯來張口,不用乾家務,還能統領整個家族。事實上,蟻后這個職務並不好當,風光的背後是無盡的辛酸。
首先,選拔蟻后非常殘酷。
去年差不多也是這個時候,上海出現很多飛蟻,大量飛蟻聚集在燈光下,擾亂了人們的正常生活,當時還上了熱搜。實際上,這就是大型婚飛現場。
婚飛是一個非常殘酷的過程,常年在地底下的白蟻,非常脆弱,飛出巢穴後,一方面要面對捕食者的捕食,另一方面要應對外界的各種不良因素,例如當時的溫度濕度。
這意味著很大一部分婚飛白蟻死亡告終,找不到另一半。能留下來的,都是經過考驗的白蟻,好不容易配對成功,它們還要面臨創立家園的艱辛。
白蟻家族,初代創始人只有蟻后和蟻王,封閉式地繁育後代,不吃不喝,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第一代還沒孵化,蟻王或者蟻后就已經餓死了。
螞蟻的情況還更嚴重,因為螞蟻家族中雄蟻交配後就死亡,只剩下蟻后獨自奮戰,餓死的風險更大。
其次,為了生育,不得不忍受“身材走形”。
普通工蟻4-15毫米,蟻后能長到5厘米,有的甚至能長到10厘米以上,蟻王也能長到2厘米多,這樣的身體變化,純粹是為了多產。
去掉翅膀後,蟻王蟻后就失去了人生自由,為了生育,蟻后不斷延展腹部的表皮層,進而增大自己的體型,就像是吹氣球一樣,這是為以後多產卵準備的空間。
最重要的是,稍有懈怠就會被取代。
成熟的蟻后,腹部非常膨脹,一天可產4萬個卵,這樣的身體構造,是以失去生活自理為代價的。
若有一天,其他白蟻發現蟻后的繁殖能力下降,那麼就會立馬培育備用繁殖者來替代,有的白蟻種群,備用蟻后多達200個。
至於老的蟻后,可能會被殺死或者餓死,因為其他工蟻不會再給退役的蟻后提供任何服務。
換個角度來想,如果是在職場中,有上百個實習生緊盯著你的職位,壓力該有多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