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繪製火星全球影像圖發布:國內名鎮上火星
24日是第八個“中國航天日”,國家航天局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火星全球影像圖。天問一號任務環繞器中分辨率相機,於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曆時8個月,實施了284軌次遙感成像,對火星表面實現了全球覆蓋。地面應用系統對獲取的14757幅影像數據進行處理後得到火星全球彩色影像圖。
本次發布的影像圖包括按照製圖標準分別製作的火星東西半球正射投影圖、魯賓遜投影圖和墨卡托投影加方位投影圖,空間分辨率為76米。
官方表示,科學研究團隊通過火星高分影像,識別了著陸點附近大量的地理實體,國際天文聯合會根據相關規則,將其中的22個地理實體,以中國人口數小於10萬的歷史文化名村名鎮加以命名,將中國標識永久刻印在火星大地。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攜帶的13台載荷累計獲取原始科學數據1800GB,如利用環繞器高分辨率相機獲取的著陸區亞米分辨率地形數據對著陸區分佈的凹錐、壁壘撞擊坑、溝槽等典型地貌開展的綜合研究,揭示了上述地貌的形成與水活動之間存在的重要聯繫。
同時,還有通過相機影像獲取的火星車車轍圖像數據研究,獲得了著陸區土壤凝聚力和承載強度等力學參數,揭示了著陸區表面物理特性。
東西半球正射投影圖
魯賓遜投影圖
墨卡托投影加方位投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