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CDC提醒注意新冠新變種體XBB.1.16:或致眼睛發紅發癢
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統計,被稱為“大角星”(Arcturus)的奧密克戎新變體XBB.1.16正在全美散佈,目前已經擴散到至少26個州,以加利福尼亞州、得克薩斯州和紐約州確診案例最多。
美國CDC上週五將該毒株添加到其追踪系統中,報告稱上周全美的新冠感染中超7%為XBB.1.16這一新變體所致,前一周比例約為4%。這也讓它成為僅次於XBB.1.5的第二大毒株,後者最近幾周有所下降,但仍然是美國的主要毒株,佔確診病例的90%以上。
衛生專家表示,“大角星”是目前現有的傳染力最強的奧密克戎變種毒株,但還沒有證據顯示它所造成的死亡率更高。
“新冠病毒一直在不斷變化,新的變種出現,隨後傳播或消失。”美國CDC新冠數據跟踪器中顯示,“在過去的幾個月裡,XBB.1.5成為了主導毒株,但隨著其他毒株的出現,它已經開始減弱。新的變種,如XBB.1.9.2和XBB.1.16,都是XBB.1.5的’近親’,它們都正在擴散並可能取代XBB.1.5。”
世界衛生組織(WHO)從3月22日開始追踪“大角星”新變體。專家稱,這種變體的一個新症狀是年輕患者,特別是兒童患者的眼睛發紅發癢,類似感染了結膜炎,這是以前毒株所沒有的症狀。
“它導致世界某些地區的病例數增加,包括印度。我們在美國還沒有看到’大角星’病例的激增,但它可能會在未來幾週內變得更加突出。”梅奧診所臨床病毒學實驗室主任賓尼克(Matthew Binnicker)在此前的新聞發布會上說。
根據美國CDC的新冠數據跟踪,截至上週末,新的變體佔所有測序樣本的7.2%。
賓尼克稱,最近幾週,隨著春季的到來,新冠、流感和RSV在內的呼吸道病毒在美國的數量均有所下降,“病毒不斷出現,因為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時會發生變異和自我複制,從而產生新的變種”。
“我們看到傳播率增加,但總的來說,還未發現新的變體造成住院率和死亡率的明顯增加,這是個好消息。”賓尼克解釋說,“這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疫苗接種、近期變異的較低致病性等。”
他稱,新防疫指南仍然和以前一樣,包括勤洗手、避免與病人密切接觸,以及在感到不適或出現症狀時待在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