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參加互動研討會的大學生往往在考試中表現更好
根據巴斯大學管理學院的新研究,與不參加研討會的學生相比,參加互動式當面研討會的大學生往往在考試中表現更好。這種考試成績的差異是很大的,可能相當於提高了將近一個整數的分數。
該研究評估了一個商業經濟學專業,在兩年的時間裡,每年有大約200名學生參加。研究人員探討了研討會出勤率、講座錄音和研究生考試成績之間的相關性,同時也闡明了旨在為殘疾學生提供公平競爭環境的策略的有效性。
“我們想測試一下學術界的普遍看法,即與不出席和/或依賴講座錄音相比,親自出席會導致更好的考試成績。我們還想測試一下我們對影響學生成績的其他因素的直覺,”管理學院高級講師Rob Branston博士說。
“研究表明,那些在學期中參加每一次研討會的人導致的結果比那些沒有參加的人高8%–這幾乎相當於成績上的整整一個等級的差異。我們還發現,適度或補充性地使用講座錄音對學生的成績是有益的,而大規模使用則沒有明顯的積極或消極影響,”同時也是高等教育學院高級研究員的布蘭斯頓博士說。
布蘭斯頓博士指出,該研究無法確定學生之間不同的動機水平的影響,但他認為可以假設大部分為學習付費的研究生會有一個合理的動機水平。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與參加研討會相關的更高的成績可能在於研討會本身的性質–它們是互動的,有熱烈的討論,還有學生的貢獻。這取決於學生給研討會帶來了什麼,但這種互動性質可能是關鍵,”共同作者馬克-貝頓博士說,他與布蘭斯頓博士共同教授該課。
研究人員建議,參加講座,然後補習或複習其中的某些知識點,或替代偶爾錯過的講座,比參加講座而不跟進講座材料或只看講座錄音而不參加講座要好。
“在整個兩小時的講座中很難集中註意力,即使中間有短暫的休息,所以有理由認為大多數學生可能需要在講座後至少澄清一些所講的內容,從而鞏固他們的知識,”布蘭斯頓博士說。
“本質上,他們受益於現場聽課提供的綜合學習體驗–以及討論或提問的機會–和在線回顧錄製的講座。他說:”我們認為,與那些僅僅依靠聽課或回顧講座錄像的學生相比,這兩種環境的接觸創造了優勢,因為後者是一種被動的、單向的體驗。
收集數據的課程是一個學期的商業經濟學介紹,每年有大約200名研究生參加,他們都是各種碩士學位課程的學生。樣本包括在2017/18或2018/19學年學習該模塊的學生。參加講座和研討會都是自願的。講座是現場和當面講授的,如果學生願意,還可以錄製下來,讓他們按照自己的節奏複習。
布蘭斯頓博士說,這項研究表明,學術界應該促進出席和使用講座錄音,同時也強調,學生完全用觀看錄音來取代現場講座是不明智的。他說,學者們也應該有時間和培訓來調查他們自己的教學,特別是在評估觀看統計數據方面,以及它們意味著什麼是成功的或學生可能有困難的。
“我們還研究了殘疾的影響,並進一步發現,相對於其他學生,有殘疾訪問計劃的學生的表現沒有任何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這表明我們大學為殘疾學生提高公平性的措施是有效的,”他補充說。
然而,布蘭斯頓博士指出,在這方面的樣本量相對有限,在這一領域進行更多的研究將是有價值的,特別是從殘疾學生的經驗和看法的角度來看。
布蘭斯頓博士和貝頓博士還欣慰地發現,來自非英語國家的學生在成績上並不處於劣勢,而且之前的了解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