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在德國建廠模式與合作夥伴據稱已確定
有半導體設備商最新透露,全球領先的芯片製造商台積電已確定其在德國的建廠模式。此前台積電相關團隊已多次前往歐洲商議,並在數月前已完成現場勘察。據媒體週四(4月13日)稱,最新消息傳出,已有台積電供應鏈收到出貨評估通知,更重要的是其在德建廠模式已確立,將仿照其在日本熊本晶圓廠與索尼、豐田旗下電裝公司Denso的合資模式。
而台積電的主要合作對像也已爆料,為德國以工程和電子為首要業務的博世集團(Bosch)。
博世為全球最大汽車零件供應商,其陸續投資建了6英寸、8英寸及12英寸晶圓廠。公司曾表示,到2026年前,其將在半導體業務投資30億歐元。
2021年6月,博世在德國薩克森州首府德累斯頓耗資10億歐元,投資了一家以車用芯片為主的12英寸晶圓廠,現已正式量產。
消息人士指出,台積電和博世或將合資建設12英寸晶圓新廠,為了滿足歐洲汽車業需求,新廠暫以28nm車用特殊製程為主,目前僅處於談判初步階段。
據悉,台積電的團隊在過去的兩年已多次到訪德國,與歐盟及德國進行協商,評估建設晶圓廠的可能性。
在歐擴張
過往台積電在外建廠以獨資模式為主,且研發與主力生產基地留在台灣。不過近年在多重因素下,台積電的策略開始改弦易轍。
2021年11 月,台積電宣布將與索尼(Sony)合作在日本熊本縣建設芯片廠,這是台積電在日本的第一座芯片廠。
這一座在日合資的晶圓廠主要是為蘋果的產業鏈做準備,而索尼正是iPhone的主力供應商。
在熊本廠的建設確立後,台積電在歐盟力邀下將下個海外擴產地點為德國德累斯頓,台積電也已表示新廠可能是車用特殊製程晶圓廠。
儘管台積電與歐盟進行了多次協商,不過設廠一事的進度還是遠遠慢於熊本晶圓廠。
不過,近期德國態度相當積極,除了政府補助條件符合台積電需求,當地也有英飛凌(Infineon)、格芯(GF)與博世等公司進駐所形成的半導體供應鏈集群。
目前來看,若博世或其他合資者能夠承諾攬下人力、工會與生產效率等諸多責任風險,那麼台積電將會待總體經濟與半導體景氣回溫後啟動建廠計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的《歐洲芯片法案》架構下,歐盟與德國政府將提供額外資金,旨在為歐洲微電子產業建立穩健的生態系統,將歐盟在全球半導體產能率在2030年前提升至20%,目前為10%。據了解,這項430億歐元的法案可能在五日後(4月18日)獲得歐盟國家和立法者的批准。
在台放緩進度
此外,還有消息稱台積電近期決定放緩在台的擴產進度,包括高雄、南科、中科與竹科等地的多個廠。
本週一(4月10日),芯片製造巨頭台積電公佈了其2023年3月的營收報告,創17個月新低。2023年3月合併營收約為新台幣1454億元,較上月減少了10.9%,而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5.4%。
在需求低迷與通脹壓力下,放緩擴產計劃在短期內可降低建廠與設備折舊等高昂成本費用,同時產能閒置危機也大減。不過,此舉恐將衝擊全球設備、材料的供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