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魚類排泄的”益生菌”可幫助受到環境壓力的珊瑚從白化中復原
在”殺不死你的使你更強大”的一個令人驚訝的轉折中,科學家們發現,捕食珊瑚的魚的糞便提供了大量的關鍵微觀生物,從而加強了珊瑚礁。該發現發現,吃珊瑚的魚- Corallivores的糞便中含有共生的甲藻,這對珊瑚的生存至關重要。它顛覆了傳統的觀點,即這些魚破壞了珊瑚的結構,相反,正是這些吃草的魚在吃碎屑和灌木狀的藻類,維持了珊瑚的健康。
這也為科學家們打開了一扇大門,他們可能會使用”糞便移植”來支撐那些已經驅逐了其有益共生體的受壓珊瑚,就像在毀滅性的珊瑚白化現像中一樣。
萊斯大學海洋生物學家Adrienne Correa說,他的實驗室發現了這種大便益生菌,”這個信息是,’移開食草動物,不只是你在幫助維持珊瑚的優勢,這些吃珊瑚的魚可能也在通過傳播有益的珊瑚共生體來幫忙。”
“當許多小珊瑚在礁底定居時,它們必須從環境中獲得它們的共生體,”Correa補充說。”我們已經看到水和沈積物中的共生體,以及珊瑚礁上的大叢生藻類,但我們還沒有真正研究過這些微生物是如何到達所有這些地方的。”
這個驚喜的發現是研究人員在對法屬波利尼西亞的莫奧雷亞珊瑚礁長期生態研究站的考察中註意到的,在考察期間,研究小組跟踪了食珊瑚動物和食草動物。繪製排泄地點並採集糞便樣本,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珊瑚礁共生的真正運作方式。
事實上,研究人員對在華麗蝶魚(Chaetodon ornatissimus)和網紋蝶魚(C. reticulatus)的糞便樣本中發現的共生體的數量感到吃驚。每個物種在一個只有六個停車位大小的珊瑚礁上傳播了估計1億個活體共生體。就像蜜蜂給植物授粉一樣,這種營養豐富的光合作用的施肥服務對珊瑚礁的生存至關重要。
萊斯大學的卡斯滕-古魯斯特拉在莫奧雷亞跟踪珊瑚捕食魚時做筆記
雖然科學家們已經知道共生體已經被包裝在魚的糞便中,但這項研究揭示了良好的生物體的數量龐大。雖然食珊瑚動物會吃掉珊瑚,但它們的總體影響似乎比其它草食動物更有益,因為後者的糞便也會在珊瑚上留下,並被懷疑含有病原體,形成珊瑚礁的病灶。
“大多數[食珊瑚動物]小口咬著成年珊瑚,不會真的殺死它們正在吃的珊瑚群,”萊斯大學的研究生和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卡斯滕-格魯斯特拉說。”這告訴我們,我們並不真正了解發生在珊瑚礁上的所有相互作用,一些物種可能以我們沒有想像到的方式對珊瑚礁保護很重要。”
這一發現為調查吃珊瑚的魚在支撐掙扎中的珊瑚礁的健康方面可能發揮的作用打開了大門。該團隊計劃在幼年和受壓的成年珊瑚上進行實驗,觀察”糞便移植”是否能提供超越順其自然的好處。
珊瑚如何以及何時接受它們的共生體仍然是一個謎,但研究人員希望生物干預可以帶來解決珊瑚白化的新方法,這是壓力過大的珊瑚排出大量的共生體的結果,經常使它們沒有顏色。
Correa說:”這擴大了我們對食珊瑚魚在珊瑚礁上的作用的思考方式。它們不僅僅是破壞了珊瑚框架。它們還分散了珊瑚和其他生物所需要的共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