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AI火了,但微軟直接獲利可能不多
OpenAI今年有望產生2億美元的收入,較2022年增長150%。該機構預測,到2024年,OpenAI收入可能達到10 億美元,這意味著較目前的水平翻兩番。微軟對OpenAI的押注使其在人工智能時代獲得了有望超越Google的先發優勢。
如今微軟正在將OpenAI的技術整合到包括Bing搜索引擎、GitHub編碼工具以及Microsoft 365和微軟雲Azure等多個業務中,預計每年可為微軟帶來數百億美元的新收入。
這也使得微軟對OpenAI曾經低調的這起投資成為風險投資界和二級市場投資人密切關注的話題。OpenAI的估值已經達到近300億美元,而過去三個月,微軟股價累計漲幅超過30%。
根據研究機構PitchBook的數據,OpenAI今年有望產生2億美元的收入,較2022年增長150%。該機構預測,到2024年,OpenAI收入可能達到10 億美元,這意味著較目前的水平翻兩番。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包括與OpenAI關係最為密切的華人人工智能科學家、前百度高管陸奇在內的全球頂尖AI專家都看好OpenAI的巨大商業前景。陸奇近日在一場內部分享會上提出觀點,他預測OpenAI未來的市值會是Google的數倍,甚至可能成為全球首家超十萬億美元市值的企業。
“陸奇判斷GPT大模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革命,因為此前所有的科技公司都是承擔信息搬運的工作,但這次完全不同,大模型將把AI的邊際成本變成固定成本,隨著用戶的增多,這種成本將趨近於零。”一位參加內部分享會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不過,根據OpenAI的兩名高管在2019年發表的一篇博客文章,當時公司通過設立一個名為OpenAI LP的“利潤上限”實體,限制了OpenAI首批投資者賺取超過其投入資金100倍的收益,而對於微軟等後來進入的投資人而言,他們的利潤回報更低。這意味著在微軟收回投資後,它將獲得OpenAI LP一定比例的利潤,最高可達商定的上限,其餘部分將流向該非營利機構。
這種設定“利潤上限”的商業模式在矽谷並不常見。在矽谷,“投資回報最大化”一直是風險投資界的首要任務。OpenAI的創始人和早期支持者之一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今年以來已經多次在Twitter上表達了他對OpenAI所有權結構的擔憂,尤其是考慮到微軟的控制力。
“OpenAI 最初是作為開源(這就是我將其命名為’Open’AI 的原因)、非營利性公司創建的,以作為抗衡Google的力量,但現在它已成為一家閉源、利潤最大化的公司,由微軟有效控制。”馬斯克在2 月份發推文說,“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
微軟不僅是OpenAI的投資者,作為OpenAI研究、產品和開發者編程接口的計算能力的獨家供應商,微軟更為後者提供了大量的資本和資源。由於大量企業都在爭相將他們的產品與OpenAI集成,這意味著在微軟的雲服務器上正在運行大量的工作負載。
美國富國銀行分析師Michael Turrin在一份報告中預計,OpenAI的能力可能會為微軟帶來超過300億美元的新年收入,其中大約一半來自Azure。
儘管微軟並未披露其AI業務的規模,但微軟CEO納德拉(Satya Na DELL a)曾在去年10月份表示,微軟雲Azure機器學習服務的收入已連續四個季度實現翻番。
在去年12月的微軟年度股東大會上,納德拉還表示:“即便是當今最流行的人工智能應用程序之一ChatGPT,也都是在Azure超級計算機上訓練的。”
今年2月,微軟在其位於美國華盛頓州雷德蒙德的總部舉行了一場新聞發布會,宣布對Bing搜索引擎和Edge瀏覽器進行新的人工智能更新。微軟邀請了OpenAI公司CEO奧特曼作為講者之一。
目前借助OpenAI的GPT大模型,微軟已經能夠面向企業推出Azure OpenAI雲服務,幫助企業發掘大規模的AI與商業場景結合的潛力。
微軟對OpenAI日益強大的控制力也在更大範圍引起懷疑者對於反壟斷的呼聲。3月28日,德國反壟斷監管機構Bundeskartellamt稱,正在審查微軟的市場支配力,以評估微軟是否存在損害競爭的行為。
數據和隱私保護是另一個挑戰。上個月末,非營利性人工智能和數字政策中心呼籲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阻止OpenAI發布新的GPT-4的商業版本,稱該技術“有偏見、具有欺騙性,並對隱私和公共安全構成風險”。
而包括意大利數據監管局在內的歐洲政府機構也正在討論如何對人工智能進行合理的監管,在保護個人信息的同時,避免扼殺技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