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隻蜘蛛從沒見過其它蜘蛛:它會織網嗎?
很多人可能都好奇過,蜘蛛到底是如何完成織網的?有時候它們甚至是在兩個距離很遠、且沒有任何交叉的樹枝間完成了織網,它們到底是怎麼把線拉到另外一個樹枝上的呢?在我小的時候,每次看到蜘蛛網都會有這些疑問。
一位外國網友花了24小時時間,用攝像機記錄下了一隻蜘蛛織網的全過程,我的疑問總算得到了答案,而且蜘蛛網比我們想像得還要有趣許多。
其實,對於許多蜘蛛而言,它們會長期保留一根牢固的“橋線”——連接兩個不交叉的樹枝。如果橋線被破壞了的話,那它們只能等待風把自己的線吹到另外一個樹枝上,以搭建第一條橋線。
有了橋線之後,之後的網就順理成章了,步驟大概是這樣的:
1、構建第一條橋線——由非常牢固的蛛絲和多股線組成(不粘)。這條線要么是本來保留在那裡,要么是蜘蛛自己用線製造一個類似風箏的網狀結構,等合適的風來帶到另外一個樹枝上,根據這個外國網友的描述,他記錄的那隻蜘蛛在這個過程中一直一動不動地等待了將近一天一夜才成功(後面的網時間相對就比較節省)。
2、構建第一條錨線——也是由非常牢固的蛛絲組成(不粘),但它是單股線。開始蜘蛛在橋線上來回走動,把橋線拉緊,同時讓橋線變成由多股蛛絲組成的最牢固的一條線。
而在這過程中,它們會留下了一條沒拉緊的、可以設置錨點的錨線,然後根據組成錨點的那三條線把幾條錨線拉好,通常也是三條。
3、在錨線的基礎上構建框架線——由強度較低蛛絲組成(不粘),也是單股線。這個線是把任何兩條錨線給連接起來,構成一個牢固的三角形結構。
橋線、錨線和框架線構成了整個蜘蛛網的外部結構,相當於蜘蛛網的“地基”。
4、設置好框架線之後,蜘蛛開始以錨點為中心鋪設經脈線——由強度一般的蛛絲組成(不粘),這裡有一個比較有趣的適合,任何兩條的經脈線組成的角度大小都差不多,蜘蛛在拉這個線的時候非常注意這一點。
經脈線也是不粘的,它的作用就是讓蜘蛛在網上行走的,相當於道路。
5、然後是鋪設輔助螺旋線——由強度一般的蛛絲組成(不粘),這個線的功能和經脈線是一樣的,也是為了讓蜘蛛在上面行走的,但這個行走的目的只是為了鋪設真正用於捕捉獵物的線準備的。
在整個蜘蛛網中唯一具有粘性的蛛絲是捕獲螺旋線——這是蜘蛛織網的最後一步,但是它的粘性會把蜘蛛自己也纏繞進去,所以在鋪設這個線的時候,蜘蛛會先鋪設輔助螺旋線,以便之後的工作。
對於大部分蜘蛛而言,等鋪設好捕獲螺旋線之後,它們會把輔助螺旋線吃掉,畢竟蛛絲是由蛋白質組成的,不能浪費,它們在網上移動靠經脈線就可以了。
6、最後就是在輔助螺旋線的基礎上鋪設一圈一圈的捕獲螺旋線了,這個線就是整個蛛網的目的——黏住小飛蟲。
這個就是大部分蜘蛛織網的全過程,整個過程蜘蛛根據不同功能的線會使用不同的蛛絲去搭建,同時應用到幾何原理,讓織網變得高效和牢固。
由於構建橋線相對困難,所以蜘蛛網的橋線在大多時候都不會被破壞,也正因為如此,蜘蛛大多時候都只會在同一地方織網。
另外,其實許多蜘蛛也有工作時間的,一般要么是白天活動,要么是夜晚活動,很少全天活動的。
對於只工作半天的蜘蛛來說,其實它們在休息時候是會把蜘蛛網給吃掉的,因為蜘蛛絲是由蛋白質組成,是生存資源,在不工作的時候,蜘蛛網被其它動物破壞的話很不划算。
很多人可能還會好奇,蜘蛛到底是如何學會織網的?
答案很可能是天生的,對於會織網蜘蛛來說,織網就是它們的種族天賦,同一種蜘蛛在沒有任何學習和模仿的情況下,可以織出幾乎相同的網。
有科學家對蜘蛛織網做過研究,它們在試管中培養出一隻小蜘蛛,這只蜘蛛從出生開始就遠離其它蜘蛛,從來沒有接觸過它的父母,也沒有接觸過同伴。
科學家把這只蜘蛛逐漸餵大成年之後,將它從試管裡釋放出去並觀察它。
這只由人類養大的蜘蛛到了到了空曠的地方之後,第一時間就開始織網,而且隨著多織了幾次之後,它織出來的網和那些生活在野外的蜘蛛幾乎沒有任何區別。
織網是刻在基因中的本能,但是還有一個更有趣的問題,作為整個蜘蛛族群,它們又是如何獲得織網技術的呢?
簡單的答案是,蜘蛛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它們得到了這一技術。
根據一些猜測,這個漫長的演化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大約4.43億年前(或者更早),節肢動物開始第一次登陸陸地,現代蜘蛛的祖先——蛛形綱、多足綱和六足綱開啟了動物演化的全新篇章。
為了包裹並保護自己的卵,一些蛛形綱動物進化出了蛛絲,它們最早用蛛絲把卵包裹起來形成一個卵囊——這招現在還在使用。
隨著時間推移,蛛絲有了新的用途,一些蛛形綱動物會把蜘蛛網黏在樹枝或者地面上,然後就像蜘蛛俠一樣盪來蕩去,以及來回穿梭。
這種做法現在依然在一些不織網的蜘蛛中流行,它可以讓蜘蛛更容易地跟隨它們鋪設的蛛絲返回原處,節省能量,同時當它們捕捉獵物的時候,也更加安全,不至於落到危險的境地。
隨著陸地生物繼續演化,昆蟲開始史無前例、不講道理地進化出飛行能力,而且吃著飛行紅利,它們迅速在陸地上爆發,變成最具優勢的生物群體(至今仍保留這一地位)。
科學家推測,正是這一選擇壓力(飛行的昆蟲越來越多)讓蜘蛛的蛛絲用途不得不做出調整,它們發現自己雜亂無章的網也能困住飛行昆蟲,而且只要守株待兔就好了。
於是一些早期蜘蛛逐漸開始選擇優化自己的網,在數億年的時間裡,不同的蜘蛛根據自己的捕獵需求,把網優化得越來越高效,越來越節能,直到變成今天這樣——刻在骨子裡。
很難想像蜘蛛靠遺傳就能得到這種複雜的織網技術,但這可能就是事實,自然界真的無時無刻都在創造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