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證明人體可以預測進食時間
根據薩里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人體有能力預測定期進餐的時間。該研究小組的發現表明,血糖水平的每日節律不僅可能受到進餐時間的影響,而且還受到其分量的影響。
薩里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在喬納森-約翰斯頓教授的領導下,進行了一項開創性的調查,以確定人類的晝夜節律系統是否能夠預測大餐。晝夜節律指的是在24小時周期內發生的生理變化通常與環境線索(如光和暗)同步,包含了各種代謝變化。
此前在這一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動物控制上,直到現在還沒有確定人類的生理學是否能預測進食時間和食物供應。
薩里大學的時間生物學和綜合生理學教授喬納森-約翰斯頓說:”我們經常在每天的同一時間感到飢餓,但我們的生物學能在多大程度上預測進食時間還不清楚。有可能新陳代謝節奏與進餐模式相一致,進餐的規律性將確保我們在身體最適合處理的時間進食。”
為了了解更多,24名男性參與者進行了為期8天的實驗室研究,有嚴格的睡眠-醒來時間表,暴露於光-暗週期,以及食物攝入。在六天裡,12名參與者在整個清醒期每小時食用小餐,其餘參與者每天食用兩頓大餐(醒來後7.5和14.5小時)。
六天后,所有參與者被置於相同的餵食時間表上37小時,每小時接受一次小餐,這一程序被稱為揭示內部晝夜節律。在研究期間,每15分鐘測量一次葡萄糖,在研究第一階段的第2-4天和第6天,每小時在清醒時測量飢餓水平,然後在最後的37小時內每小時測量一次。
研究人員在分析研究的前六天的結果時發現,小餐組參與者的葡萄糖濃度在醒來時增加,並在全天保持上升,直到最後一餐後下降。在大餐組中,醒來時的葡萄糖濃度也有類似的增加,但是在第一餐之前有一個逐漸下降的過程。
在最後的37個小時裡,當兩組人每小時都吃同樣的小餐時,所有參與者在醒來時都表現出最初的葡萄糖濃度上升。然而,對於那些以前吃過兩頓大餐的人來說,在預期的大餐(他們沒有得到)之前,葡萄糖水平開始下降,而對於那些一直每小時吃小餐的參與者來說,他們的葡萄糖水平繼續上升,就像以前看到的那樣。此外,在大餐組中,在預計的用餐時間之前,飢餓感有所增加,在預計的用餐時間過後,飢餓感急劇下降。
約翰斯頓教授補充說:”我們所發現的是,人體有節奏地預測進餐時間,特別是當食物不容易獲得時。這表明,有些人在特定時間進食有一種生理上的驅動力,因為他們的身體已經被訓練成期待食物,而不僅僅是一種心理上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