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IPO倒計時之際貨拉拉再被交通運輸部約談
成立10週年之際,貨拉拉吹響上市號角,可關鍵時刻,卻再次被主管部門約談。這除了給貨拉拉上市前景蒙上一層陰影之外,也引發市場對網絡貨運平台前景的擔憂。
多次被約談存在突出問題
據交通運輸部官微消息,4月7日下午,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對貨拉拉進行約談,對滿幫集團、滴滴出行、曹操出行等進行了提醒。
約談指出了貨拉拉存在的突出問題,並要求各平台公司深刻反思,舉一反三,深入查擺,認真整改。一要及時採取有效措施,維護好各方合法權益,確保行業安全穩定發展;二要持續落實“陽光行動”要求,進一步研究降低本平台過高的抽成比例或會員費,杜絕惡意壓價競爭,保障從業人員合理勞動報酬水平;三要嚴格履行法定職責,依法合規經營,強化資質審核,確保貨源真實可靠;四要完善投訴舉報處理機制,及時解決廣大司機反映的訴求和問題。
此前,貨拉拉已多次陷入輿論漩渦,甚至發生停運等風波,2022年還被交通運輸部約談了5次,歷次通報均集中在平台隨意調整計價規則、壓價競爭、多重收費等侵害司機權益的問題。
據《中國汽車報》報導,2022年12月,某地貨車司機在社交平台發布視頻,對貨拉拉現行訂單規則表達不滿,並宣佈在未來幾日內不再接單。涉及們表示,貨拉拉更改計費標準引發運輸從業者不滿,徵收信息費、調整會員套餐等操作,也給卡車司機群體帶來了很大困擾。
2022年11月17日,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在最新一輪針對貨拉拉的約談中指出,貨拉拉公司採用一口價訂單、上線“特惠順路”產品等方式惡意壓低運價,嚴重損害貨車司機合法權益,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要求立即對相關惡意壓價行為進行整改,堅決杜絕不正當競爭行為,科學合理確定收費標準,堅決消除違規運營行為,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切實保障廣大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當時,貨拉拉相關負責人表示,貨拉拉將按照約談要求進行深刻反思,認真整改落實,盡快優化平台運營規則及技術方案,堅決杜絕惡意壓價競爭行為,並暢通貨車司機溝通及投訴舉報渠道,及時化解矛盾問題。
幾天前剛申請香港上市
據《國際金融報》此前報導,2023年3月28日晚,貨拉拉向港交所正式遞交招股說明書,申請主板上市,上市主體名為拉拉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英文名Lalatech Holdings Limited,由高盛、美銀證券和摩根大通共同擔任保薦人。
招股說明書顯示,其全平台營收由2020年的5.29億美元增至2022年的10.36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9.9%,2022年,貨拉拉經調整年內利潤為5323萬美元,全年實現盈利。2022年貨拉拉全球貨運GTV達67.15億美元,2020年至2022年,貨拉拉平均月活用戶由730萬增至1140萬,平均月活司機由50萬增至100萬,2022年全球履約訂單數量達到4.28億。
上述經營數據為貨拉拉的盈利增長能力提供了背書。
但是,如果順利上市,貨拉拉究竟能否獲得資本市場的再度青睞,並藉此機會實現持續增長,還有待觀察。目前貨拉拉還存在盈利能力弱、貨運安全風險等問題。
早期,貨拉拉靠燒錢補貼出位,但融資能力弱於滴滴的貨拉拉,在後期明顯發力不足。為了繼續維持低價的標籤,貨拉拉不得不壓低司機的價格,平台也只能維持低盈利模式。
除此以外,曾經貨拉拉頻現的貨運風險問題依然是一個隱患,實際上這也並非貨拉拉麵臨的特有挑戰,而是在行業高速發展過程中,各類問題不斷累積,最終爆發的縮影。
官網資料顯示,貨拉拉於2013年創立,成長於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家從事同城及跨城貨運、企業版物流服務、搬家、零擔、汽車租售及車後市場服務的互聯網物流商城。其創始人及CEO周勝馥是香港新界史上第一個十優狀元,還有過7年的德州撲克手經歷。
行業困局有待化解
據《中國汽車報》報導,目前,貨運平台在盈利模式、定價規則等方面仍處在摸索階段。同時,用資本換來的市場根基也並不穩固,假若平台企業將核心戰術局限於低價運營,而非用更規範、更優質的服務“圈粉”,當失去充足的資金後,最終只會在市場洗牌中被淘汰。
那麼,貨運平台該如何脫離困境?
在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相關負責人看來,貨運平台想要實現突圍,需要先把運營和盈利模式找准,避免多走彎路。與此同時,貨運平台無論是在B端還是C端發力,都需要將服務鏈條做深做長,盡可能解決用戶需求場景中各個環節的痛點,從而提升客戶服務體驗。
物流行業專家孔震認為,貨運平台如果無法提供差異化服務和可持續的盈利模式,即便有再多資金“輸血”,也無法成為最終的勝利者。想要贏得攻守戰,貨運平台需構建核心競爭壁壘,回歸服務本質才是重中之重。
“中國物流市場已進入精耕細作的運營時代,貨運平台需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和AI等智慧化技術,提升車貨匹配精度和運輸效率。另外,平台還要兼顧服務評價體系的建設,不斷優化服務質量,增加用戶黏性。在此基礎上,貨運平台要將運力、技術與服務需求進行最大融合,尋求差異化發展,這樣才能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物流行業專家趙小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