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龍的致命牙齒隱藏在有鱗的嘴唇後面打破了考古認知
一項新的研究挑戰了長期以來考古學界的信念,即包括霸王龍在內的大型獸腳類恐龍在閉嘴時有著暴露在外的牙齒。相反,該研究表明它們的牙齒被薄而有鱗的嘴唇所覆蓋,與現代科莫多龍相似。這些發現可能會影響我們對恐龍牙齒解剖學、進食生態學、生物力學的理解,以及它們在科學和流行文化中的形象。
與一個多世紀以來的科學和流行的描述相反,霸王龍和其他有齒的獸腳類恐龍的大牙齒在閉口時可能完全被薄而有鱗的”嘴唇”覆蓋。這是根據今天(3月30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這一發現改變了人們對這種標誌性史前掠食者的外觀和口腔解剖的看法。
非鳥類的獸腳類恐龍以其巨大的、類似匕首的牙齒而聞名。因此,科學界和大眾對這些恐龍的重建往往將這些牙齒暴露在外–像鱷魚一樣突出在它們緊閉的嘴外–而不是像其他大多數陸地爬行動物,如現代科莫多龍那樣被口腔的軟組織覆蓋。
一隻半大的暴龍,長著一副完整的嘴唇,奔跑在Struthiomimus,一種有喙的鴕鳥恐龍。
然而,眾所周知,獸腳類的牙齒有相對較薄的釉質。由於大型獸腳類物種很可能長期保留其鋒利和鋸齒狀的牙齒,人們認為持續的暴露很可能會導致破壞性的牙齒乾枯和磨損。這些古代頂級捕食者的牙齒是像通常描述的那樣永久暴露在外,還是像科莫多龍那樣被唇狀的鱗片覆蓋,仍然不確定。
為了測試食肉龍面部重建的另一種假設,托馬斯-卡倫及其同事評估了一系列食肉龍以及活著的和已滅絕的有齒爬行動物的頭骨長度和牙齒大小之間的關係。他們對暴龍和鱷魚的牙齒磨損模式進行了比較性的組織學分析。
霸王龍閉著嘴吼叫,像一隻發聲的鱷魚。霸王龍閉著嘴時,所有巨大的牙齒都會在嘴唇後面看不見。資料來源:Mark Witton
根據Cullen等人的研究,與它們最接近的有齒鱷類親屬相比,霸王龍的牙齒缺乏任何外表面磨損的證據,這表明存在口外組織和口腔分泌物,這些組織和分泌物需要保持水分和保護它們不被暴露。更重要的是,作者發現,即使一些獸腳亞目的頭骨和牙齒遠遠大於現存的爬行動物,獸腳亞目的牙齒-頭骨大小關係與現存的爬行動物,特別是沒有暴露牙齒的巨蜥密切相關。
這些發現表明,獸腳亞目的牙齒並不是太大,不必暴露在口中就能容納。Cullen等人認為,這些數據表明,所有的獸腳亞目恐龍在嘴巴閉合時,牙齒完全被唇部的鱗片所覆蓋–這些發現可能對我們了解恐龍的牙齒解剖學、攝食生態學和生物力學,以及對科學和流行文化中的恐龍形象的描述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