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勃捕捉到此前DART航天器撞擊小行星並改變其軌道的畫面
早在去年9月,美國宇航局故意將一個航天器撞向一顆小行星,以測試一種潛在的行星防禦技術。為了紀念四篇新的科學論文的發表,證實了該方法的有效性,美國宇航局現在發布了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撞擊視頻。

美國宇航局和其他組織正在建立一個圍繞我們太陽系頸部的小行星目錄,以便在發現有一個小行星與地球相撞時,我們有盡可能多的警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可能發動防禦性打擊,使其遠離我們的母星,防止大規模甚至全球災難的發生。
雙重小行星重定向試驗(DART)正是這樣一種戰略的實踐。為了測試一顆小行星的軌道是否可以被改變,美國宇航局將一個探測器撞向一個名為Dimorphos的小型太空岩石,它圍繞著一顆名為Didymos的較大的小行星運行。試驗非常成功,撞擊後它的軌道很快被縮短了,並且遠遠超過了預測。
現在,討論該實驗的科學論文已經發表,證實該技術是可行的,同時還提供了關於所發生情況的進一步細節。事實證明,Dimorphos的表面散佈著比預期多得多的岩石和巨石,撞擊掀起了一大團灰塵,這實際上也給小行星帶來了一些推動力。
該研究的共同作者托尼-法納姆(Tony Farnham)說:”在撞擊前,我們預計這次撞擊只會將迪莫弗斯的軌道縮短大約10分鐘。但是在撞擊之後,我們了解到軌道周期縮短得更多,將通常12小時的軌道縮短了略多於30分鐘。換句話說,噴出的物質起到了噴射的作用,將月球進一步推離了它原來的軌道。”

哈勃拍攝的Didymos/Dimorphos系統的圖片,顯示了撞擊後的不同階段
哈勃太空望遠鏡還設法捕捉到了這些物質被撞擊後向外拋出的延時視頻,以及雲層在之後的幾小時和幾天內的演變情況。這段視頻從撞擊前1.3小時開始,有一個包含Didymos和Dimorphos的亮點。第二張圖片顯示了撞擊後兩小時的小行星系統,可以看到噴射出的物質的錐體。
大約17小時後,在較大的岩石的引力影響下,圓錐體開始變形為一個風車狀。接下來,碎片被太陽風向後捲起,形成一個像彗星一樣的尾巴。後來,這個尾巴奇怪地分成了兩半,持續了幾天。
如果我們需要將這一行星防禦計劃付諸實施,這些新發表的論文將有助於為未來的任務提供信息。
這些研究發表在《自然》雜誌上,在下面的視頻中可以看到哈勃帶來的延時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