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技術的突破使癌症免疫療法對實體腫瘤更有效
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納米技術平台,可以改變免疫系統看待實體腫瘤細胞的方式,使它們更容易接受免疫療法。根據臨床前研究結果,這種可適應的免疫轉換方法有可能在許多癌症類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該研究詳細介紹了使用這一平台將一種激活分子人為地附著在腫瘤細胞表面,在體內和體外模型中引發免疫反應。它將於今天(11月10日)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雜誌上。
放射腫瘤學助理教授、醫學博士Wen Jiang和神經外科教授、醫學博士Betty Kim共同領導了這項研究,該研究由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一個研究團隊進行。
Jiang說:”有了這個新平台,我們現在有了一種策略,可以將實體瘤,至少在免疫學上,轉換為類似於血液腫瘤,血液腫瘤對免疫治療的反應率往往要高得多。如果我們能夠在臨床上轉化並驗證這種方法,它可能使我們能夠更接近免疫療法藥物對傳統上反應不佳的癌症的最大活性水平。”

在這幅圖中,免疫細胞最初並不識別癌細胞。在BiTN顆粒(紅色),包括”吃我”信號(茶色),附著在癌細胞上後,免疫細胞識別出該細胞併吞噬它。資料來源: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
免疫療法在白血病和淋巴瘤等血癌中具有很高的反應率,但在整個實體瘤中的成功率卻不盡相同。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進一步了解禁止更好反應的機制。一種解釋是,血癌與實體瘤細胞上免疫調節分子的不同表達影響了它們與免疫細胞的互動方式。
淋巴細胞激活分子家族成員7(SLAMF7)受體在激活身體的免疫細胞對抗癌細胞方面至關重要,充當了”吃掉我”的信號。然而,它幾乎只存在於血癌細胞的表面,而不存在於實體腫瘤細胞中,這使得它成為研究人員免疫轉換方法的一個有吸引力的目標。
為了促進SLAMF7在實體腫瘤細胞上的表達,研究人員開發了他們的雙特異性腫瘤轉化納米結合物(BiTN)平台。這些納米系統被設計成一個分子與目標腫瘤細胞的表面結合,第二個分子激活免疫反應。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BiTN與SLAMF7和一種HER2識別抗體一起用於靶向HER2陽性乳腺癌細胞。在實驗室模型中,該納米結合物成功地將SLAMF7附著在乳腺癌細胞上,催生免疫細胞吞噬或攝取的能力。該方法還使乳腺癌細胞對抗CD47抗體的治療敏感,該抗體阻斷了腫瘤細胞發出的”不要吃我”的信號,進一步提高了實體瘤的反應。
據作者說,這個平台最令人興奮的地方之一是它的廣泛的潛在應用。這種方法不會專門針對一種癌症類型或一種調節分子,相反,它有可能成為一種適用於幾種不同實體瘤類型的通用策略。作為概念驗證,作者還開發了用葉酸代替抗HER2抗體的BiTN,以針對三陰性乳腺癌,結果類似。
Kim說:”因為這些是工程構建物,這可以作為一種即插即用的方法,將不同的腫瘤靶向劑或免疫分子納入納米粒子的表面。對於那些對免疫療法沒有反應的實體瘤患者,我們認為這是一個額外的優勢,可以針對沒有反應的腫瘤部分。”